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其市場運行頗受關注。2024年2月以來,玉米進口趨勢出現方向性變化,進口量由過去的高位徘徊轉為持續下降。特別是近幾個月,玉米月進口量連續創下階段性新低。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玉米首席分析師、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吳天龍認為,來自外部的增量不斷減少,有利于促進國內玉米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無論是實際供給層面,還是市場心理層面,這都為國內玉米價格走勢帶來一定利好。
剛剛過去的2024年,玉米市場趨勢調整,進口量持續大幅回落。據海關數據,2024年1月至11月,我國玉米進口量1331.9萬噸,同比下降39.9%。分月來看,除7月和11月外,月進口量環比持續減少,特別是8月至11月,連續4個月每月進口量不到50萬噸。其中,8月和9月玉米月進口量分別為38.1萬噸和31.3萬噸,連創2020年4月以來新低;10月玉米進口量僅25.1萬噸,同比下降87.7%,創2019年12月以來新低。
結合當前進口玉米到港船期,預計2024年12月進口量將繼續保持低位,全年進口量將低于1400萬噸,比上年減少1300萬噸以上。
國內玉米產需缺口縮小,預計未來玉米進口繼續減少。吳天龍說,2020年以來,我國玉米進口保持高位。2020年1月到2024年9月,累計進口玉米1億噸,對國內玉米價格產生一定壓力。但這5年玉米的超配額進口是綜合權衡國內外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后的主動選擇,具有一定的階段性特征。隨著我國玉米連年豐產,國產玉米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我國玉米產需缺口已大幅縮小,進口需求已明顯減弱,預計進口數量會進一步減少。
短期來看,預計2025年玉米進口量將明顯下降。據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預測,2024/2025年度,我國玉米產需缺口不到300萬噸,并不需要大量進口玉米,國內玉米市場運行將主要取決于自身供需形勢和儲備調控政策。如無特殊事件發生,預計2025年玉米進口總量可能會降至配額以內。
中長期來看,玉米進口量有望保持較低水平。隨著《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深入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將持續完善,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集成加快推廣,國內玉米產量有望持續提升,在消費保持總體穩定的情況下,玉米供求關系將保持基本平衡。在這種情況下,未來一個時期內,進口玉米將主要用于調劑市場,玉米進口量有望進一步下降。
“當前,東北、華北主產區玉米進入集中上市的售糧高峰期,進口情況的新變化會對提振市場信心、穩定玉米價格產生一定積極作用。”吳天龍表示。
進口量是供需平衡表的重要指標,各方主體會根據玉米進口趨勢重估市場形勢。外部供給大幅減少,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市場對玉米供求重回緊平衡狀態的預期,有利于庫存較低的加工企業和貿易商積極入市收購,建立庫存。近期,國內玉米期貨價格開始觸底反彈,大連商品交易所遠期合約逐月升水,2024年12月26日主力合約2505收盤價每噸2204元,連續一周上漲,顯示市場看好2025年上半年玉米行情。
從對市場供需的實際影響來看,玉米進口量的變化影響國內市場玉米供給總量。連續多年超配額進口,對國內玉米價格上漲產生一定抑制。隨著進口數量大幅減少,抑制壓力將得到明顯緩解。在需求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市場結余減少,再加上政策性收儲有序進行,當前玉米的市場價格預計已經處于底部區域,春節后有望穩中回升。(經濟日報 喬金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