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主辦的“中央媒體走基層”采訪活動,走進蒼梧縣沁怡六堡茶業專業合作社,探尋這里的助殘就業故事。
圖為肢體三級殘疾的郭石芳在茶園采摘茶葉。王偉偉 攝
走進蒼梧縣沁怡六堡茶業專業合作社生產車間,濃郁的茶香撲鼻而來,新一批次的毛茶經篩分、拼配、渥堆、汽蒸、晾置、陳化等20余道工序,將包裝成成品,銷往各地。肢體三級殘疾的郭石芳正熟練地炒制茶葉。
“以前生活來源主要靠丈夫打零工的收入,家庭負擔很重。加入合作社后,我自己能管理自家的10多畝茶園,每年向合作社銷售茶葉200多斤,為家庭增收近3萬元。”郭石芳向記者講述著自己的經歷。
圖為茶農在六堡茶園內采摘茶葉。張廣權 攝
在茶園里,記者見到了正在查看茶樹生長情況的譚愛云。譚愛云于2011年成立了蒼梧縣沁怡六堡茶業專業合作社,通過實施“合作社+茶園+殘疾人戶”發展模式,以就業務工、土地流轉、收購茶葉帶動生產等多元化形式,幫助殘疾人家庭增收致富。
“看到殘疾人朋友們通過參與六堡茶產業,生活有了改善,我感到無比欣慰。”望著一望無際的茶園,譚愛云說。
“通過土地流轉及銷售茶葉,我一年能收入6萬元左右。”肢體四級殘疾的鄧植源告訴記者,自己從青年時期就開始種植、制作六堡茶,通過六堡茶產業帶動了家庭收入顯著增加,還帶動了村民種茶增收。憑著對六堡茶的熱愛和專注,鄧植源于2023年獲第六批蒼梧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六堡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圖為殘障人士在炒制六堡茶。張廣權 攝
近年來,梧州市堅持以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抓手,以助力殘疾人就業增收為目標,圍繞本地特色優勢茶產業,扎實推動六堡茶產業助力殘疾人增收致富。
梧州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黎志新介紹,近年來,梧州市殘聯和蒼梧縣殘聯積極作為,通過與當地茶企建立長期合作走訪機制,深入企業宣傳安置殘疾人就業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根據殘疾人的實際情況開發適殘崗位,如茶葉采摘、炒制、包裝等,助力殘疾人就近就便就業。同時,推行土地流轉合作模式,將殘疾人閑置的土地以合理價格進行流轉,發展規模化、標準化茶葉種植。在茶葉收購環節,優先收購殘疾人家庭的茶葉,為殘疾人家庭種植茶葉兜底。
“如今,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指導下,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參與到六堡茶產業中,不僅實現了自身價值,也為當地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及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黎志新說。(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