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按照財政部批復的預算,國家體育總局使用彩票公益金335,332萬元,用于開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工作。根據《彩票管理條例》《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彩票公益金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現將2022年度國家體育總局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公告如下:
(資料圖)
一、群眾體育工作
(一)引導推動建設完善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19,800萬元。
支持地方建設77個小型健身中心、小型體育公園等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貫徹落實《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深化體衛融合”有關要求,支持地方結合健身設施建設開展運動促進健康項目試點,試點項目共7個。組織第三方專業機構對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的健身設施項目進行現場評估,督促各地保質保量按要求完成項目建設任務。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政策研究、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運維。
(二)積極穩妥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22,361萬元。
1.推動開展社區運動會等群眾身邊、小型多樣的賽事活動。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廣泛開展社區運動會等群眾身邊賽事活動,鼓勵、支持縣處級及以下的街道、鄉鎮和企事業單位舉辦多種形式的社區運動會,豐富群眾身邊的賽事活動。通過彩票公益金轉移支付地方的方式給予資金支持,重點支持縣級及以下活動。在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臺開設“社區運動會”專區,集中展示各地社區運動會開展情況。征集社區運動會典型案例,挖掘社區體育的優秀做法,為全國各地提供經驗借鑒。
2.推動全國各地廣泛深入開展全民健身主題活動。以“貫穿全年、覆蓋全國、人群多樣、特色鮮明”為目標,持續開展新年登高、“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紀念“發展體育運動 增強人民體質”題詞、全民健身日、農民豐收節、九九重陽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大眾冰雪季等各項全民健身主題活動,推動各地廣泛開展貼近群眾、方便參與、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發揮好體育在增強人民體質、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有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多元作用。
3.支持舉辦全國性單項群體賽事活動。支持舉辦全國性單項群體賽事活動,帶動社區運動會廣泛開展。既包括全民健身走(跑)、跳繩聯賽、乒乓球城市挑戰賽等群眾喜愛、參與度高、簡便易行的賽事活動,也包括全國輪滑系列賽事活動、模擬飛行全民線上打榜賽等時尚新潮類賽事活動以及滑雪定向、冰雪大篷車等冰雪類項目。通過投入一定的政府性資金舉辦群眾賽事活動,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滿足群眾多樣化健身需求。
4.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工作。舉辦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交流展示大會活動、國家職業健身教練專業大會,拍攝“運動系統慢性疾病運動處方”科學健身公益推廣視頻,創編“我們奔跑在路上”主題健身操,充分利用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時間節點和假期開展科學健身指導,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科學健身指導力度,提升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啟動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及故事征集活動,持續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項目庫征集活動,開展“科學健身·志愿服務伴你行”主題示范活動,帶動全國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社區項目,積極發揮社區志愿服務示范效應,引領帶動各地方結合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推進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
(三)全民健身普及與推廣10,462萬元。
1.推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全民健身。委托人民網開展“人民愛健身”科學健身服務平臺建設,為群眾提供科學健身產品300多篇(次)。支持各地方、總局各中心(協會)積極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運動水平等級標準達標活動,全年14.1萬人參加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活動,發放電子證書12.7萬份,達標率89.94%。通過頒發達標證書、等級證書等多種手段,進一步激發群眾主動參與全民健身的熱情,讓老百姓享受“晉段升級”的快樂。
2.推動全民健身普及與文化宣傳。助力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線上線下籌備,組織編纂《中國體育年鑒》(2021),開展體育檔案維護和數字化建設。開展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活動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向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鄉鎮、學校等基層單位贈訂《中國體育報》,持續宣傳全國體育戰線在加快建設體育強國過程中的生動實踐及有益經驗,展現了體育凝心聚力的重要社會價值,滿足了西部邊遠地區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四)青少年體育推廣與提升4,311萬元。
開展全國各級各類體校教練員、管理人員培訓9期,累計培訓4800余人,支持22個省(區、市)舉辦教練員培訓班,累計舉辦23期,培訓2500人次。開展青少年體育師資培訓,舉辦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管理人員培訓班,提供30余門課程;舉辦6期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培訓班。開展青少年體育賽事第三方評估和課題研究,不斷提高青少年體育理論研究水平和對賽事的管理和監督力度。開展全國青少年科學健身指導普及和兒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調查干預等工作,線上“云科普”覆蓋1.32億人次、專家直播間觀看達125萬人次,覆蓋12個省(區、市)近3萬學生。開設媒體專版、運營微信公眾號,創編科普讀物,開發“體教醫融合健康包”課程,營造青少年體育宣傳良好氛圍。
(五)支持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50,195萬元。
1.支持各地持續加強青訓工作。為充分保護和鼓勵基層單位培養輸送優秀后備人才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支持體校或青少年訓練單位,主要用于改善訓練、教學科研條件。開展重點項目體校布局,支持各省(區、市)開展青訓中心試點工作,以青少年運動訓練為重點內容,為培養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提供立體式、全方位、科學性和體系化保障。
2.開展青少年U系列賽事。貫徹落實《全國青少年U系列競賽工作方案》,支持各地、各項目舉辦青少年U系列賽事和訓練營,開展奧林匹克和反興奮劑教育活動,不斷提高青少年競賽供給,發現培養優秀體育人才,切實發揮競賽在促進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為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3.支持青少年足球發展。支持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部分女足青訓重點單位以及部分省市體校武校開展足球青訓工作,廣泛開展青少年足球賽事,提高青少年足球訓練水平。
(六)開展“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6,200萬元。
會同教育部等5部委啟動“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支持各地廣泛開展各類兒童青少年賽事活動,2022年全國有近2000萬名兒童青少年參與。
(七)開展體教融合宣傳8,600萬元。
充分利用中國教育電視臺媒體傳播力和體教融合內容生產、制作能力,在體教融合新聞資訊、賽事觀摩、校園體育、體育文化及思政、成果展示、體育運動普及、公共宣傳等七大類節目提質增效,節目總計時長2407.5小時,超過2021年實際播出量307.5小時。通過發揮國家級教育傳播平臺的公益屬性,推動體教融合宣傳工作落實落細,進一步提升了體教融合宣傳效果和影響力。
二、競技體育工作
(一)支持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和訓練基地條件改善75,260萬元。
1.開展優秀競技后備人才“選星計劃”。圍繞“大心臟”“大個子”“大力量”及各地急需的專項競技人才進行大范圍選材,組織開展選拔測試。選材項目涵蓋了田徑、游泳、籃球、排球等30多個項目,推薦及向社會公開招募人數達246956人,選拔測試人數136187人,覆蓋全國29個省(區、市)293個地市州、940個區(縣)19386個鄉鎮(街道),23098個中小學、體校及社會俱樂部。各地方結合實際,分類分項分批組織省級訓練營共310余期,參訓人數24125人,通過運動表現和集中測試并結合機能、素質、形態、專項等綜合評估,納入省級競技體育培養體系人數4819人,向有關項目國家二線、三線隊伍(或集訓隊)等輸送820人,涉及田徑等21個夏奧項目和16個冬奧項目。總局有關運動項目管理中心、有關全國性體育社會組織舉辦國家訓練營26期,參訓試訓人數3019人,納入后備梯隊及跟蹤培養568人。
2.支持地方共建國家集訓隊。按照建設體育強國的總體部署,為完善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競技體育發展模式,充分調動省區市、社會力量與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國家隊人才培養質量,推動競技體育全面發展,通過與省市合作共建國家集訓隊和支持地方建隊等方式,培養高水平人才。結合省市的現有資源及人才優勢,與安徽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肅省、山東省分別合作共建手球、水球、曲棍球、橄欖球4個項目各級國家集訓隊;與天津、河北、遼寧、黑龍江、上海、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共建輪滑、滑板、龍舟、卡巴迪、霹靂舞等項目19支國家集訓隊;支持河北、西藏、新疆等地組建冬季及三大球項目隊伍。
3.支持高水平運動員培養。按照“以贏的目標做好巴黎奧運會備戰工作”的整體部署,進一步發揮競技體育舉國體制優勢,實行全項目備戰。對在東京奧運會上未獲得參賽資格的小項和在奧運賽場上“一輪游”的小項,以及攀巖、滑板、沖浪、霹靂舞、小輪車等新興項目,田徑、游泳、水上、自行車等基礎體能類項目和柔道等交手對抗類項目中現已納入視野的150余名優秀競體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實行尖子運動員單飛計劃,幫助運動員制定專項培養計劃,聘請高水平教練員團隊,加強綜合性保障,進行高水平培養。
4.支持國家隊訓練基地條件改善。按照競技體育“十四五”強基固本工程安排,在2021年工作基礎上,繼續擴大支持范圍,進一步加大對西部省市的支持力度,支持天津、河北、湖北、廣西、海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波等11個省(區、市、計劃單列市)共11家國家隊訓練基地對標國際一流的標準,改善條件,進一步提高科學訓練保障水平。支持攀巖單項場地改造,為解決奧運新設項目攀巖國內備賽場地缺乏問題,對標國際大賽場地特點和歐洲巖館標準,在北京、浙江、山東、湖北、湖南、海南、重慶、貴州、西藏等地改造了9個符合奧運會等國際大賽標準的攀巖場地。
5.支持舉辦賽事活動。支持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24個省區市的37個市縣舉行排球、足球等項目賽事活動900余場。
6.購買中國足球協會服務。開展國家足球隊交流活動及訓練比賽,支持各級國家足球隊出訪參賽及集訓備戰。2022年度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參賽場數總計10場,勝場數為3場;男足國家隊、U23男足和男足選拔隊共計完成集訓189天,實際參訓253人次。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參加國際比賽場數19場,參加國際比賽勝場數為12場;完成三期總計212天集訓,實際參訓131人次。
(二)支持重大奧運參賽訓練場地設施建設71,367萬元。
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圍繞總局2022年北京冬奧會參賽任務目標任務項目,加大對地方用于冬奧會重點參賽項目的訓練場地設施支持力度,著力提升科學訓練條件。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結合體育援疆援藏和對口幫扶工作任務,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競技體育場地設施的支持力度,著力改善訓練保障條件。
(三)奧運爭光計劃綱要保障65,000萬元。
奧運爭光計劃綱要保障項目作為備戰經費的重要補充,主要用于租用冬季項目駐訓場地、跨界跨項跨季選材及相關駐訓保障和集體球類項目相關訓練保障。支持冰雪項目國家集訓隊日常訓練備戰和北京冬奧會期間的訓練場地使用及相關保障服務。保障跨界跨項隊伍的國內外訓練、器材采購、聘請外教、科技服務購買、場地租用等服務;貫徹落實集體球類項目“走出去”戰略,全力保障冰球國家隊訓練和參賽,有效提升了國家隊的競技實力。
(四)運動員文化教育與科研1,776萬元。
開展運動員文化教育服務和信息平臺運營維護工作。組織實施6期“全國教練員科學訓練講座”、2期“國家級教練員崗位培訓班”和1期“教練員崗位培訓師資培訓班”,培訓教練員涉及956人次。開展體育高端智庫建設。組織開展實施1期“正高級運動防護師崗位培訓班”。修訂完善初級教練員崗位考試大綱和試題庫,組織遠程在線計算機考試,涉及17000多名教練員、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共48000多人次報名參加考試等。
國家體育總局
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