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農業農村廳在寧晉縣舉辦推進全省農墾系統糧食生產高產示范觀摩培訓班。記者從培訓班上獲悉,2022年,河北農墾系統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約為114萬畝,糧食總產量為67.29萬噸,畝產達590.26公斤,比全省平均畝產399.87公斤高47.6%。今年,糧食總產量爭取實現3.7%的同比增長,達到69.81萬噸。
今年,河北提出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任務,推動農墾系統糧食產能提升,確保夏糧穩產收獲,全年糧食豐產豐收。
加強耕地質量支撐。大力提升耕地質量,打牢穩產高產的基礎,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設質量,著力加強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分區開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復,持續推進中低產田改造。
加強良種支撐。加快現代種業創新,開展糧食作物良種科研攻關,加快優質高產多抗廣適新品種選育推廣,積極推動糧食作物育繁推一體化,支持育制種基地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加強技術體系支撐。積極組織基層農技推廣,創新技術服務方式,加快高產高質高效技術推廣,不斷提高技術到位率和覆蓋率。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全面梳理單產提升面臨的問題,開展巡回指導,幫助農業經營主體解決糧食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加強農機化支撐。針對農業生產機械化關鍵環節,推廣使用大中型、多功能、高性能、智慧化、節能環保型和復式聯合作業機械。加快保護性耕作機械、收獲減損機械、智慧農機、全程作業質量監控技術引進開發。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強農機使用調配,建立和完善農機服務體系。
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我省鹽堿地主要分布于濱海地區、黑龍港流域和壩上地區,鹽堿地治理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苗冰松表示,唐山、滄州、張家口墾區的各農場應主動作為,積極打造鹽堿地綜合利用示范高地。
打造鹽堿地綜合利用創新技術示范區。我省提出,構建深度融合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探索精準脫鹽、重塑良田等創新模式,打造鹽堿地產業體系示范團隊,服務國家糧食安全與區域農業經濟。推動建設鹽堿地農業實驗室,提高對鹽堿地綜合利用示范建設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克耐鹽作物、鹽堿地快速改良與培肥增碳等“適鹽用鹽”技術。
打造濱海鹽堿區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帶。在輕度鹽堿區打造有機旱堿麥帶,重點在滄州等輕度鹽堿區推廣以“捷麥19”“捷麥20”為代表的旱堿麥,創新耐鹽優質冬小麥優良品種,配套耐鹽優質種植新技術,促進產量、品質和效益同步提高。在中度鹽堿區,挖掘耐鹽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牧草資源種類,構建糧經飼統籌發展模式。在重度鹽堿區,創新培育耐鹽的咸水灌溉蔬菜新品種,發展咸水資源順勢淡化和微咸水灌溉等技術,探索高端無土植物工廠和炭基農業建設。
打造壩上鹽堿區有機雜糧與草牧業示范帶。在輕度鹽堿區推廣藜麥、裸燕麥、谷子、馬鈴薯等,提升產業示范帶動作用。在中重度鹽堿區,培育耐鹽飼草品種和綠色輪牧技術,發展規模化生態草場。(郝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