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基礎在鄉村建設,良好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基石。近年來,南寧市青秀區堅持以鄉村持續性建設為突破,重點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等方面下功夫,不斷讓鄉村具備更好的現代生活條件,托舉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
農田、道路和用水建設關乎村民日常生活和經濟增收,對此,青秀區不斷推進鄉村田、路、水基礎設施的鞏固提升,在現有路網連接能力的基礎上,組織硬化了一批農村巷道和機耕道,打造了劉圩鎮至長塘鎮三級公路、南陽鎮古岳坡至長塘鎮巴蘭坡公路等精品公路,為農業產業示范區、鄉村旅游景點景區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圖為青秀區南陽鎮古岳坡至長塘鎮巴蘭坡公路圖片謝嘉威攝
青秀區南陽鎮施厚村古岳坡與長塘鎮天堂村巴蘭坡山清水秀,自然資源豐富,是當地著名的觀景勝地,但由于交通不便,鄉村發展受到了制約。“過去沒有路,農產品運不出去,農家樂也發展不起來。”天堂村巴蘭坡村民王大勇說,修路成了古岳坡和巴蘭坡村民心中最大的愿望。對此,青秀區積極回應群眾訴求,一條連接兩個村坡的道路——古巴路開始修建。道路全長8.7公里,路基寬8米,路面寬6.5米,雙車道,按四級公路等級設計,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在南陽鎮往長塘鎮方向的左車道上還設置了彩色瀝青砼騎行道。
一條便民路,同時也是一條振興路。彩色騎行道的建成,不僅將南陽鎮與長塘鎮連接在一起,同時也促進了區域鄉村旅游業發展,實現青秀區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為青秀區鄉村旅游產業鏈的完善和脫貧攻堅破解了交通瓶頸,使更多村民脫貧致富。“以前都是泥巴路,現在路修好了,我們外出做工很方便,老板來收購農產品也方便多了。”施厚村大鑼坡村民萬朝模說。
推進城鄉一體化集中供水項目是青秀區完善鄉村基礎設施的另一重要抓手。由于青秀區年內的四季降水量分配較為不均衡,大部分降水都發生在夏季,春、秋、冬季降水量則較少,容易出現用水短缺問題,而農村獨立的供水系統又無法實現內循環,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供水難度。對此,青秀區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集中供水項目,通過置換供水水源、新建農村集中水廠的方式,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力爭到2030年青秀區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集中供水,有效解決青秀區季節性缺水的難題。
圖為青秀區劉圩鎮劉圩村羅坡俯瞰圖李嘉瑋攝
除大力度、高標準搞好田、路、水基礎設施外,青秀區還開展了“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集中力量提升鄉村風貌。青秀區劉圩鎮劉圩村羅坡曾是全鎮危舊破房最多的村莊之一,村道兩旁雜草叢生。而如今,村貌大變樣,湖中修建了仿木風格的水上休閑長廊、六角亭和親水平臺,湖邊種上了虞美人等花草綠樹。村里土地全部流轉用以經營農莊,打造采摘區、民宿等。劉圩鎮劉圩村黨委書記劉善文表示,這幾年羅坡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改造房屋200多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鄉村整體“顏值”,吸引不少市民、游客來這里體驗鄉村生活。
據了解,在推動基本整治型村坡改造過程中,青秀區還實施了獎補激勵措施,極大提高了村民參與行動的積極性,營造了“人人關心、戶戶參與”的濃厚氛圍。通過“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青秀區鄉村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不僅吸引農業企業下鄉投資興業,還吸引了更多游客前來觀賞。(莫鴻鯤陸文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