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秀山縣近年來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林地規模經營與油茶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將油茶產業列入“一村一品”和“一藥兩茶”重點產業進行扶持,油茶產業規模達22.5萬畝,建成重慶市油茶研發中心1個、油茶良種繁育基地1000畝、油茶良種采穗圃800畝,覆蓋26個鎮街、134個村,惠及5.3萬農戶。
秀山縣搶抓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契機,將縣域適宜發展油茶的低效園地、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全部納入油茶種植范圍,向政策用地要面積。同時,結合中藥材、山銀花、茶葉、柑橘等其他產業,實行多種套作模式,向林間間隙空地要面積。
以重慶市油茶研發中心為基礎,秀山縣發展油茶保障性苗圃建設,將種苗質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嚴格種苗要求,優先就近選擇市內定點采穗圃及保障性苗圃供苗(穗條),對鄉鎮和大戶新調油茶苗,實行“四不調”:即種苗現場檢疫未到場不調;全套育苗手續不全不調;未得到專家顧問團認可不調;種源不清、品種不明、品質不良不調。
著力科技賦能產業發展,秀山縣完善科技支撐體系,為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先后與國家油茶科學中心、西南大學、江南大學等多家國內科研單位、院校達成戰略合作,建立從育苗、種植、加工、推廣全鏈條的科技支撐服務團隊。
此外,秀山縣建立油茶產業全產業鏈、多元化發展模式,統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主導產業復合經營。建成油茶與黃精套種基地5000畝,并成功試點油茶與茶葉、油茶與銀花復合經營示范基地1000畝,既充分節約了用地空間,也提升了基地綜合價值。二是提升油茶加工能力。除支持大型油茶加工企業外,加大采收、烘干等環節智能設備運用,科學合理布局毛油加工廠、作坊等,讓林農的茶籽不積壓、有銷路、增收入。三是打造茶油特色品牌。推動構建以公用品牌為引領,地方區域特色品牌、企業知名品牌相融合的品牌體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