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息縣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工作,著力在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政策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企業感知度等方面積極作為。
機制建設到位打造完備系統的推進體系
(資料圖片)
為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息縣不斷強化制度設計,加大政策供給,增強機制保障,確保各項任務有序推進。堅持高位部署。成立由該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四大班子有關領導和法檢兩院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所有涉評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一辦四組”,形成四大班子齊抓共管營商環境的工作局面;強化系統推進。建立縣領導分包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工作機制,列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和重點指標任務清單,照單推進;建立書記縣長營商環境接待日制度,采取面對面傾聽企業訴求或現場辦公的方式,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堅持營商環境新聞發布制度,定期向社會各界通報息縣營商環境工作開展情況;制定《息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獎懲辦法》,實行嚴格的營商環境工作獎懲制度,每季度對各指標牽頭單位進行評價,納入工作實績考核;強化正風肅紀。通過息縣電視臺、政務服務大廳、“清風息縣”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向社會公布營商環境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舉報,以“刀刃向內”的方式,嚴厲查處損害營商環境的行為。結合基層“小五長”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緊盯營商環境涉及的“四風”頑疾,持續對息縣政務服務大廳各窗口開展常態化督導,今年以來已開展日常監督檢查10次。堅持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干擾、影響、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今年以來共查處損害營商環境問題線索6起,處理5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2人、組織處理3人。堅持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針對破壞優化營商環境的違紀違法行為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下發以案促改通知書,督促案發單位召開警示教育大會,開展以案促改,推動建立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
政務優化到位打造便利高效的政務環境
站在服務對象辦事便利的角度,息縣大力推進流程再造,最大程度做到“企業少跑腿、群眾少跑路”。開展局長“周一見”活動。堅持縣直單位“一把手”每周一到政務服務大廳“坐窗口、走流程、辦業務”,倒逼主職抓營商環境的責任意識,將審批服務“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的具體措施落到實處;推進政務服務改革。深化“一門、一網、一次”改革,提供企業開辦、惠企政策兌現、高頻民生事項全程幫辦、代辦、預約辦、延時辦等服務,完善“一網通辦”服務,實現企業群眾“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用跑”。開展“郵政+公安”“郵政+稅務”“郵政+跨省通辦/全省通辦”服務,拓展繳費渠道,并選取基層銀行網點作為便民服務點,推動政務服務進駐銀行網點,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創新政務服務方式。建成高標準24小時政務自助服務專區,打造溫馨高效“15分鐘政務服務圈”;實行“受審分離”改革,推進“一窗受理”方便辦。目前,已經梳理息縣政務服務事項2154項,行政許可類承諾時限壓縮比達94.23%。打造“息心幫辦”品牌,梳理幫辦代辦政務服務事項,重點做好民生高頻事項兜底服務及“一件事一次辦”企業聯辦事項,通過完善制度、規范幫辦代辦服務內容,減少企業群眾等待時間,提高效率;全力打通“中梗阻”。堅持有訴即接、有訴即應、有訴即辦,確保群眾訴求的事情有人問、有人管,堅決破除政務服務的各類“梗阻”現象,構建全流程閉環兜底服務機制。2023年以來,息縣累計辦件評價190602件,滿意度為100%,
資源配置到位打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為激發市場活力,息縣多措并舉,不斷提升政府監管和服務能力,推動各類市場主體蓬勃發展。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將企業開辦過程中刻制首套印章費用列入財政預算,不再由企業負擔;拓寬電子執照應用場景,將企業登記、公章刻制、發票申領和稅控設備、員工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等納入綜合受理范疇,并聯辦理、全流程在線。落實企業用水、用氣、用電產權邊界外“零收費”,取消開口費、開戶費、接口費、出圖費等收費項目,免收不動產登記費;優化企業辦事流程。推行水、電、氣聯辦,實行“一張表單”申報,進一步壓減申請材料。整合優化用水、用氣、用電報裝環節,進一步壓縮報裝時間。通過“申請即審批”實現報裝申請時間零工作日,勘驗開通主動對接客戶,實現企業“零跑腿”。推進不動產登記服務信息化、標準化、便利化建設,推行“交房即發證”新模式;切實解決企業訴求。積極解決企業合理訴求,做到有訴必接、有訴必應。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306個。開展政府承諾兌現專項治理行動,對招商引資政策未兌現、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法院判決未執行等問題進行治理,通過政府及時兌現承諾,樹立誠信政府形象,切實提高企業滿意度。
法治保障到位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息縣堅持依法行政,精準掌握執法力度和溫度,為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環境。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組織開展營商環境“兩條例”學習宣傳活動,出動宣傳車輛6輛,展出宣傳展板70余塊,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設立法律服務咨詢臺29個,解答有關咨詢1000余人次。組織工作人員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知識測試,提高工作人員學法、守法、用法的思想自覺。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升執法辦案水平,增強執法辦案效能,建立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聯席會議工作機制,有效保障聯合監管執法的落地見效;建好維權訴求受理平臺。建立縣長信箱、線上APP、微信公眾號、線下企業服務中心、政府官網、熱線電話、企業維權服務平臺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八位一體”維權平臺,全方位、多渠道維護企業權益;府院聯動保障企業權益。開展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專項整治,規范全縣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準確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企業違規與單位犯罪、不正之風與違法犯罪之間的界限,嚴格把握涉企經濟犯罪認定標準。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息與公安、民政、人社、住建、財政、稅務等單位資源共享,服務企業發展。
企業服務到位切實提升企業滿意度
做實包聯走訪。壓實包聯走訪責任,做實“走進企業服務周”活動,所有包聯責任人在服務周內開展入企走訪,并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堅持每月開展書記縣長營商環境接待日活動,面對面傾聽企業訴求或直插現場,采取現場辦公的方式,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規范涉企檢查行為。對全縣“四上”企業實行掛牌保護機制,在“四上”企業懸掛“企業無擾日”公示牌,每月1日至25日,除一些特殊情形外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和形式對“四上”企業開展各類行政執法檢查。對進入開發區企業開展涉企檢查行為實行審批報備的管理辦法;強化惠企政策宣傳。在息縣電視臺開設局長講政策專欄,大力宣傳行業部門出臺的利企惠民措施,同時向社會各界進行公開承諾。每月召開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向社會介紹優化營商環境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各涉企服務部門對本部門相關惠企政策進行梳理,形成惠企政策“大禮包”,通過包聯責任人精準推送給企業;開展培訓及評議活動。成立企業家協會,分期分批對全縣企業家進行培訓,提升企業營商環境感知度和滿意度。每月組織一定數量的企業,對縣直各單位政務服務工作進行民主評議,對排名落后的單位全縣通報批評,單位主要負責人做公開承諾。(郝昱瑋 呂伶儀 李金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