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傳家久下一句是什么?
1、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是一副對聯,橫批“修善修德”。源自于蘇軾的《三槐堂銘》,講三槐王氏的忠義事跡,王旦翻修故居時遂請蘇軾作三槐堂銘,以此勉勵后人、效仿先祖忠厚品行。
2、忠厚傳家久不是一句虛言,王氏作為官宦之家,世代為官清廉、忠厚,從王言、王徹、王祐、王旦、王鞏等幾代人做官都是清正廉潔、忠厚老實。比如,王祐勸杜重威效忠朝廷遭貶謫,卻依舊寫文章警示世人。
3、王氏雖然在為官過程中經歷過一些波折,但是秉持著忠厚的品性,依舊能代代為官,而且出過宰相,家風家訓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后輩當中更是人才輩出,都能寬厚待人、友愛篤實。王氏因寬厚、仁義、忠誠、善良傳家,讓子子孫孫在老槐樹的隱蔽下修善修德。
4、忠厚傳家久意思是意思是把忠實、厚道的品德世世代代傳遞下去,而詩書繼世長的意思是把讀書當作重要的事情做,那樣可以讓家族長久地發展下去。總體來講重心還是放在忠厚品質與學習上。
5、這兩句話不僅在古代適用,現在我們做人也需要行得正坐得直,凡是要做到問心無愧,一些家族的優良品質和德行要繼承。另外,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義不容辭的,而且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活到老學到老。
忠厚傳家久整首古詩是什么?
三槐堂銘【作者】蘇軾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盜跖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惡之報,至于子孫,則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見所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
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報,然后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于漢、周之際,歷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時。蓋嘗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晉公修德于身,責報于天,取必于數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馀年,位不滿其德。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晉公比李棲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而棲筠之子吉甫,其孫德裕,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銘之。銘曰:
“嗚呼休哉!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陰滿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恤厥德?庶幾僥幸,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嗚呼休哉!
關鍵詞: 忠厚傳家久下一句是什么 忠厚傳家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