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什么時候入伏(三伏天2020時間表)
2020年什么時候是三伏天?2020年時間表
2020年,三伏天7月16日,8月24日。
具體的2020年首、中、末伏時間表如下:
第一次:2020年7月16日—— 2020年7月25日;
中壓:公歷7月26日,—— 2020年8月14日;
上次:2020年8月15日,公歷2020年8月24日,33542020。
庚日的日期是可變的,不是固定的,所以每年的住宿日期都不一樣,但住宿日期總是在7月11日到7月20日之間。第四至第五個更日是中壓,立秋后的第一至第二個更日是末壓。每個庚日相隔10天,盛夏天數不固定。夏至和立秋之間,有四個庚日,仲夏日為10天,有五個庚日,仲夏日為20天。
首先吃餃子是一個傳統習俗,因為每次下雨,人們的胃口都不好,吃不下飯,而餃子是中國人傳統習俗中刺激食欲和滿足食欲的食物。
為什么入秋后很熱?
夏季白天比夜晚長,白晝較長,陽光照射時間長,地表吸收的熱量遠大于支出,使得地面積累的熱量與日俱增,溫度不斷升高,三伏天地表熱量積累達到高峰。
夏天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遠大于干燥的空氣,這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之一。
7、8月份,是副熱帶高壓的加強期。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降氣流使天氣晴朗,局部多云,有利于陽光和地面輻射增溫。
三伏天的日期計算都是什么?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歷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