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個人口數量即將超越中國的超級人口大國,一個亞洲新興的經濟、軍事強國,在最近幾年的國際社會輿論中,曝光率越來越高,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世界強國爭相拉攏的對象。
印度,一個喝恒河圣水,一個至今,階級、種姓森嚴的國家,為何突然成為了各個國家都想要爭取的香餑餑?
01搖擺不定的國際站隊政策
俄烏沖突、美國加息,朝核威脅,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日趨動蕩,國際生存的大環境也越來越復雜。國家之間也需要抱團取暖,一起對抗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印度以其獨特的大國地位,以及永遠“搖擺不定的”外交政策,作為其獨立的國際生存法則,在國際關系中逐漸站穩了腳跟。
印度,既屬于美國為首的“印太戰略框架”的核心國,又是中國牽頭的“上合組織”的一員。既是美國在核能和軍事上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又與俄羅斯走得很近,2022年成為俄羅斯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印度的這種多向結盟策略,實際上也表明印度并沒有明確要選擇的一方。從而也給了諸如美國等大國更多的想象空間。自拜登上臺以來,重啟“印太戰略框架”,不遺余力的討好、拉攏印度,借此來鞏固美國在印太地區和亞洲地區的國際地位,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
印度的經濟、軍事的日益崛起和其搖擺不定的大國關系定位,使印度逐漸成為了美國在亞洲極力爭取的對象。
02人口紅利
根據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預測,印度即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如此大的人口基數,為尋求廉價勞動力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提供了可能的工人來源。在中國勞動力成本增加和中美關系長期博弈的國際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歐美企業將會選擇印度作為下一個加工、組裝的大工廠。
最近幾年,眾多外資企業正逐漸離開中國,將亞洲重心轉移到了印度。蘋果正打算逐漸撤離中國,把在中國的制造業遷往印度,并在印度開展全面的手機制造生涯;沃爾瑪將全球供應商業務部從中國遷到印度;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TI)解散了上海研發中心的MCU(微控制單元)團隊,并把原MCU產品線全部遷往印度。
大量年輕、廉價的勞動力和龐大的市場內循環成了印度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能夠吸引外資的一個巨大優勢。
03和平、穩定的從商環境
扶持印度,打壓中國已經成為了中美博弈中美國在亞洲的一張明牌。美國希望西方國家能夠加大對印度的投資,從而把印度打造成新的亞洲制造業中心,以便取代中國。
在外圍局勢上,有美國為印度撐腰。因此對于印度而言,除了偶爾的邊境沖突外,沒有大范圍的敵對國家,這也能保證印度的和平從商環境。為外資在印度長期投資提供了安全、穩定的局勢保障。
也正基于此,國際資本游資不斷進入印度股票和證券市場。股票市場的繁榮,不僅為印度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本支撐,也給國外企業進軍印度提供了信心。
印度會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亞洲制造業中心?短期而言,這個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一個假設。工業強國,制造業中心需要大量的經驗和技術積累;需要高效的通訊設施和便捷的交通基礎設施,而這一切是印度不可能在短期內超越中的地方。
想要在工業、制造業取代中國?印度也就想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