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太陽的直徑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離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當月亮完全處于地球和太陽之間時,對那些完全處于月亮陰影中的人來說,太陽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擋了。太陽變成了黑色,只留下一個金色的光環,這就是日全食。
日全食多久出現一次?
日全食全球每三年出現兩次,算下來平均一年半出現一次。但是如果待在同一個地方不動,對于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而言,平均每370年才能觀測到一次,因此有“370年一遇”的說法。
但其實“370年一遇”的說法并不是很嚴謹,因為日全食會受到太陽和月球軌道、地球自轉等因素的影響。并不是說今天在某處發生了日全食,370年后就一定會在同一地點再次出現。就全球而言,日全食是常見的天文現象,每3年出現兩次。日全食帶在地球上最寬不超過300公里,最窄只有幾十公里。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種,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點太陽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現象。日全食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原五個階段。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全食。民間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