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婚戀觀有哪些風俗?
拉祜族曾經經歷過血緣群婚、族內對偶婚、轉房婚和一父一妻制等,而且長期實行族內對偶婚,因此血緣集團內部,父系和母系相互混雜而導致雙系大家庭制度長期并存。近代以來拉祜族主要是實行一父一妻制的父系大家庭制度。現在拉祜族青年人的婚姻一般要經歷串婚、訂婚、結婚等幾個過程。串婚實際上就是青年男女談戀愛的過程,但又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按照傳統習慣,串婚只能在每年的“火把節”,到第二年的春耕農忙期間進行。平時,一般禁止青年男女在一起談情說愛,否則不僅會受到人們的譴責,而且會被認為是一種傷風敗俗的行為。
訂婚是在串婚的基礎上,青年男女將自己談戀愛的事情告訴家人,雙方父母得知自己的兒女已經確定了意中人后便托媒求婚。如果家長同意對方的求婚,就喝下媒人帶來的酒,若拒絕喝酒甚至將酒推翻在地則表示拒絕或對婚事不滿。求婚成功后即可舉行訂婚儀式,儀式多在男方家舉行,也可在女方家舉行。屆時,媒人帶上米酒、雞、肉、鹽、茶葉等到女方家,做好飯菜,宴請女方家長和親戚,然后雙方邊吃邊商量聘禮和婚期。訂婚之后,青年男女必須到對方父母家中勞動一段時間,如發現對方不會干活,或者人品不好等,可據此解除婚約。結婚儀式一般都在農歷臘月至春節期間舉行。從妻方居住的,由女方家迎娶,婚禮在女方家舉行。從夫家居住的,由男方迎娶。男方迎娶時,新郎帶著聘禮去女方家,到達女方家后,先要向岳父獻一筒清水表示尊敬。下午舉行盛大的婚宴,婚宴上,新郎新娘必須坐在一條凳子上,新郎要主動給新娘夾菜,新娘將菜還給新郎,表示互敬互愛。飯后,由女方家長給新婚夫婦舉行拴線儀式,拴線儀式完了以后,女方親友陪同一對新人返回新郎家。在新郎家也得舉行和新娘家基本相同的儀式后婚禮才算結束。拉祜族有婚姻自由的傳統和以離婚為恥辱的觀念。喜新厭舊而提出離婚者,會遭到人們的指責。如果一方提出離婚,則必須付給對方一定數目的款項。男子提出離婚者,其所支付的款項要比女子提出離婚者多。離婚后雙方可以再嫁娶。拉祜族還實行轉房制度,即夫死后妻可以轉房,但僅可以轉房給夫之弟,不能轉給夫之兄。寡婦再嫁不受歧視。
拉祜族是個重男輕女的民族嗎?
拉祜族對生育極為重視,沒有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的觀念。婦女懷孕期間不能單獨外出和做重活,而且親人隨時在旁。生小孩后,家人精心照料,并單獨為產婦開灶。嬰兒出世未滿月期間,親朋好友攜帶米、雞、蛋等看望產婦,由接生老人向人們報嬰兒性別。有些地方有產婦生男孩殺母雞,生女孩則殺還未鳴啼的公雞祭祀的習俗。認為第一胎生男孩時,如用母雞祭祀,第二胎則生女孩,還認為這樣做會使嬰兒長大成人后好找對象。新平拉祜族嬰兒出世后,忌諱外人進家,若有成年男子誤入,則要認嬰兒為干兒或干女,而且必須為之送禮取名。瀾滄、西盟等地拉祜族嬰兒出世的第三天,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為其取名。產婦坐月期間,丈夫要守護在旁,而且一個屬相周(12天)內夜里不能熄滅塘中的火。坐月滿12天后,據產婦的身體狀況,可以在屋內活動,但不能下地干活或有風時出門。產婦坐月期間還備有產婦專用的鍋、碗、勺、杯、壺等生活用具,吃飯時與眾人隔開,保持衛生和清靜的環境。
關鍵詞: 拉祜族的婚戀觀 拉祜族 拉祜族聚居 拉祜族含義 拉祜族分布 拉祜族風俗 拉祜族語言 拉祜族文字 拉祜族的服飾 拉祜族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