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時間越長越好嗎?
基金定投時間并非越長越好,當我們執行定投策略后,初始時所累積的本金不多,所以當基金凈值出現下跌時,每次投入攤低單位成本的效果就非常好,但是如果隨著投資時間的拉長,一直不采取止盈策略,當累積的本金足夠大時,每次定投的資金攤低單位購買成本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這也可以稱為定投的鈍化現象。
如何防止定投的鈍化?
1.加大后面每期的扣款金額
如果我們每期定投扣款的金額隨著時間慢慢增加,保證每期扣款的金額和本金的比例保持恒定不變,那么鈍化就不會出現了。但這種方法有兩個缺點,第一是A股市場歷史來看是一個牛短熊長的市場,這也就意味著定投很有可能在5年甚至于6年時間之內都沒有辦法盈利、或者說沒有辦法達到我們理想的收益,第二每期高額的扣款金額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負擔的,除非投資者收入不斷增加。
2.估值定期不定額
我們可以結合指數估值的數據,在相對更低的位置,我們扣更多的錢去買到更多的低價份額,而在估值相對比較高的時候,減少我們的扣款,減少買入高價份額的數量。
3.適時止盈
我們沒辦法預判未來市場是漲還是跌。也許定投收益率已經達到50%了,比過往任何一個時點都要高,但是不排除因為市場繼續向好,收益還會創新高的可能。所以想要追求所謂的“最佳定投收益效果”,是不現實的。
比較實際的做法,就是設置止盈線,基金定投的收益率達到止盈線之后,就選擇贖回(一次贖回或分批贖回均可),然后重新開始新的一輪定投。不斷的進行止盈,實際上就是把我們每一段的定投周期都變得更短一些。而定投周期越短,鈍化的效應就越弱,越不可能出現——因為每期扣款的基金和持有本金的權重差不至于過大。
通過以上描述,當我們進行基金定投時,如果不能通過估值來調整期扣款金額,可以進行適當止盈,這樣可以降低定投的鈍化效應,所以投資者可以設置一個止盈線.
當自己選對產品并長期堅持定投,即便有鈍化效應出現,基金定投大概率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最后需要提醒投資者: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定投和買入哪個收益高
不一定
“不一定,定投和買入是基金的操作策略,它們并不能決定基金的收益,相對來說定投的風險會小于一次性買入,基金定投是定時定額地買入基金,通過不斷買入基金降低成本,而一次性買入會使投資者成本是固定的,若投資者后續產生虧損會比較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