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蠅蛆病是什么病?
皮膚蠅蛆病是由某些蠅類幼蟲蛆進入人體皮膚所引起的一種炎癥反應,皮癬出現前患者常感全身不適,有低熱、頭痛、頭暈、惡心、乏力、失眠、四肢麻木、局部皮膚有創痛感,夜間加重。皮癬的表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癤腫型,還有一種是匐行疹型。
對于皮膚蠅蛆病我們要注意做好周圍環境的衛生,同時弄好牛棚、馬廄的衛生,做好滅蚊、滅蠅的工作。目前如果皮膚蠅蛆病發生了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一般都是等待幼蟲自行排出,或者擠壓皮癬促使幼蟲排出。排出后用消毒液、用氯仿等沖洗腫塊內腔,或者也可用局麻后將腫瘤切開去除幼蟲,而且也可試著運用氯喹,或者運用抗組胺藥等來進行止癢、止痛,減輕全身的反應。
皮膚蠅蛆病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蠅直接產卵于皮膚、毛發或衣物上,孵化后的幼蟲穿過正常的皮膚進入皮下組織,引起皮膚蠅蛆病。
某些帶有蟲卵的蚊蟲吮吸人血時將卵帶到皮膚創傷處,孵化后的幼蟲通過蚊子刺吸傷口進入皮內。
蚊蟲直接產卵于皮膚創傷或皮膚潰瘍中,在腐爛組織中生活,引發感染。
皮膚蠅蛆病的好發人群
不注意個人衛生狀況,長期不洗澡的人群。
經常接觸羊、牛、馬等動物,且對糞便管理不當的人群。
一般發生在貧困、落后地區的人群。
疫區生活、皮膚損傷、糖尿病、酗酒、吸毒及抵抗力低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