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7日,漯河市農業農村系統召開工作會議,對2022年工作進行總結,對2023年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2022年,漯河市農業農村經濟始終保持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的良好態勢,鄉村振興工作持續領跑全省。糧食安全重任扛得更牢,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建成高標準農田223.2萬畝,占漯河市農田總面積的82%;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臨潁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食尚年華鄉村旅游線路成為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承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主會場活動;鄉村建設有序推進,治理“六亂”、開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動取得顯著成效,漯河市改造衛生廁所33萬戶,普及率90.50%;改革發展縱深推進,持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質提效,漯河市集體經濟“空白”村全面清零;鄉村治理得到加強,漯河市98%的行政村已建立紅白理事會,平安村創建達標率89.6%,縣級以上文明村占比60.3%,縣級以上文明鄉鎮實現全覆蓋。
2023年,漯河市農業農村工作將著力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守住穩產保供底線。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10萬畝以上,新建高標準農田6.1萬畝。要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各項要求,繼續開展城供蔬菜基地建設,漯河市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80萬畝(復種)以上。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強化農業科技應用,不斷提升科技對農業發展的支撐力。提升數字賦能水平。鼓勵支持各縣區探索形成多種形式的智慧農業發展模式。培育農業農村人才。加強農民技能培訓,推進農業領域“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大力開展各類農民技能培訓。化解農業生產風險。強化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做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積極推廣綠色防控技術,不斷提升農田防災減災能力。
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持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推進優勢特色農業基地建設,調整結構,優化品種,提升品質。做大產業園,把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發展新業態,推動農業與休閑、旅游、康養、生態、文化、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優化鄉村產業結構,滿足群眾多樣化生活需求。持續推進“三鏈同構”,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鏈,創建一批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要創響品牌拓市場,培育一批具有漯河特色的農產品品牌,打開漯河現代農業發展新空間。
建設宜居和美鄉村。統籌推進鄉村建設,合力推進村莊規劃編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五星”支部創建。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協調推進農村垃圾、污水治理,整體提升村容村貌。深入推進鄉村治理。推動鄉村治理與鄉村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有機結合,引導農民群眾主動參與公共事務。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統籌推進鄉村建設與文明村鎮創建,持續做好優秀農耕文化遺產發掘保護傳承,加強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提高農民群眾收入。積極落實省委書記樓陽生蒞漯調研講話精神,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推廣“麥椒豆”等套種模式,堅持科技賦能,推動生產方式轉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鼓勵和引導脫貧人口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民經營增收。支持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等返鄉創業,帶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加快發展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財產增收。落實強農惠農各項補貼政策,促進農民轉移增收。
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要按照中央、省、市有關部署,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一以貫之督促推動全系統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一以貫之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一以貫之抓好正風肅紀反腐各項工作,為漯河“三農”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關鍵詞: 漯河市農業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