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是神話中一種神秘的生物,用來指那些高成長性的創新企業,它們是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提升城市活力的抓手。在不久前發布的《賽迪科創獨角獸百強(2022)》中,深圳11家科創企業上榜,云天勵飛就是其中之一。
從最初幾個人的創業團隊,發展到今天近千人的企業,業務范圍從智慧警務拓展到了城市治理、智慧交通、智慧園區等領域。全球首套城市級動態人像識別系統、全球首款5AIOT芯片DeepEye1000、首次提出自進化城市智能體概念……云天勵飛成長中的多個“第一”都離不開深圳。
9月20日,由深圳市委宣傳部組織策劃的“穩中求進向未來·深圳媒體‘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活動走進云天勵飛,探尋這家“獨家獸”8年快速成長背后的密碼。
率先“造芯”
攻關最核心技術
云天勵飛成立伊始,正值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第一波浪潮。當時,中國涌現出的一大批人工智能企業,多將算法和軟件作為“殺手锏”。云天勵飛創始人、董事長陳寧本身是芯片專家,公司創始團隊多來自集成電路領域,他們堅定地認為,未來的算法一定是朝著產品化、芯片化的方向發展,于是公司很早就將構建“算法+芯片+大數據”全棧能力平臺作為未來發展的目標,尤其是“造芯”更是先于很多同行。
云天勵飛副總裁、芯片產品線負責人李愛軍是公司早期創始團隊成員之一。他告訴記者,云天勵飛在2015年就已啟動了跟AI算法密切相關的神經網絡處理器的研發。2018年,云天勵飛的第一款可直接對外銷售的芯片DeepEye1000流片成功,2019年正式對外銷售并實現商用。
李愛軍說,從2015年至今,云天勵飛完成了3代指令集架構、4代神經網絡處理器架構的研發,且已陸續商用。更可貴的是,通過多年的投入,公司已建立起一支核心芯片團隊,設計經驗平均超過14年。
“公司成立之初,整個人工智能產業還很弱小,如果把人工智能比喻成一個孩子,算法就是這個孩子的靈魂,芯片是軀體,數據是喂養孩子長大的營養。不管是企業還是產業,必須把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云天勵飛副總裁鄭文先說。
不同于許多其他人工智能企業“從算法做到芯片”,云天勵飛一開始就選擇了算法與芯片融合發展的路徑。“算法芯片化”是公司的核心能力,陳寧曾說,“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它是一個設計理念和流程,是基于設計者對算法的理解,把共性的操作提煉出來設計芯片架構。
芯片研發周期長、風險高、投入大,這條路走得很艱難,但云天勵飛一直認為,只有攻關最核心的技術,才能夠在競爭中建立起技術壁壘。李愛軍說,基于4代神經網絡處理器,云天勵飛相繼打造了一系列的面向“端邊云”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處理器芯片,服務人工智能產業化落地。通過“算法定義芯片”,云天勵飛90%的端側設備、50%的邊緣側設備,基本上已經實現了自主可控。
近年來,云天勵飛的芯片先后獲得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三大部委人工智能專項,并三度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
落地應用
讓人工智能更有生命
人工智能企業要快速發展,一邊要技術創新,另一邊還要有應用落地。陳寧此前曾說,人工智能是一個技術,不是產品,產業化的關鍵是要與行業原有的流程深度結合,只有加上應用場景,才能變成有生命力的產品。
2015年,第一代基于人像識別和大數據的云天“深目”平臺在龍崗區試點上線,上線兩年,就已協助破獲各類案件4000余起,找回多名失蹤兒童和走失老人。2017年在“深目”幫助下,深圳警方創下在15小時內跨省找回被拐兒童的記錄。
“深目”讓成立不久的云天勵飛為外界所知,也讓公司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產業化道路。憑借算法、芯片、大數據三大底層技術能力,云天勵飛建立起面向數字城市、人居生活等業務場景的業務架構,主要產品覆蓋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園區、智慧商業、智慧樓宇、智慧交通等。
在數字城市和人居生活領域,云天勵飛已經落地了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除動態人像系統“深目”,還有多維大數據分析系統“深海”、視頻結構化系統“深萃”、AI社會治理平臺“深智”、交通OD分析系統“深邃”,以及面向商業、書城場景的商啟系列,面向泛園區場景的元啟系列等。目前,云天勵飛已經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實現項目落地,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標桿式項目。
為了支持落地應用,云天勵飛近年加大力度投入研發。鄭文先說,公司成立之初,人工智能處于“技術找場景”的過程,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2018年之后進入“場景反哺技術”階段,人工智能平臺逐步成型和模塊化。到2025年之后,才會進入“場景找技術”的階段,人工智能賦能場景成本會不斷降低。未來,云天勵飛仍將繼續重點關注數字城市、人居生活等領域,在智慧城市、智慧安防等行業做深入探索,同時也在關注機器人和AIoT的落地應用。
首提“自進化”
推動城市“自學習”
云天勵飛是深圳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縮影。鄭文先說:“我們見證了深圳人工智能產業的飛速發展,感受到科技創新給這個城市帶來的日新月異的改變,也深入參與到深圳的建設中”。
2016年底,云天勵飛在龍崗打造了全球首套城市級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取名“深目”,寓意“深圳的眼睛”,也寓意“深度學習的眼睛”。從“深目”開始,云天勵飛撬開了平安城市的入口,再向其他的行業領域進軍。云天勵飛后續落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名字中也都離不開這個“深”字。
在深圳的8年里,云天勵飛一直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協助深圳在安保、防疫、交通等領域高效工作。在2020年高交會期間,云天勵飛發布自進化城市智能體,它由“一張泛在、智能的感知網絡,一個自學習、自進化的城市超腦,N個AI賦能的智慧應用”(1+1+N)組成。在這一戰略框架下,云天勵飛在智慧交通、疫情防控等領域打造了創新標桿。如今在深圳,已經能看到許多智能體的雛形:
比如龍崗政數局打造AI算法訓練賦能平臺,實現了AI在六大領域、31個應用場景,包括城市管理、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應用,實現城市管理全天候自動化的智能分析和預警,實現一網統管;助力深圳巴士集團打造智慧線路優化系統,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高精度的基于頭肩頸識別的OD分析,并且實現了該技術在超大城市的規模化應用;疫情防控監測與數據分析平臺,接入全深圳6900多家藥店的測溫數據,形成測溫一張網,還打通了近20個疫情相關數據系統,將原本需要幾天才能完成的信息流轉工作縮短到幾秒……“鵬城自進化智能體”這個概念已經在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寫入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引城市發展。
在云天勵飛看來,深圳就像一個龐大的自進化智能體,它開放、包容,創新、務實、不斷調整自己,在歷史的長河里抓住每一次機遇。(陳姝 聞坤 陳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