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虛擬演播一體機、“零”衰減電池、管道檢測機器人……8月22日,記者在智博會上看到,多款高新科技成果發布亮相。
浪潮集團發布的MR虛擬演播一體機使用了視音頻編解碼、人工智能、物聯網和游戲引擎等多種技術,打造出跨終端、跨平臺的MR虛擬演播一體機。它既可以生產低延時、高幀率、高畫質的虛擬演播內容,又實現了場景、人像和模型等多3D視頻層的實時合成、渲染和輸出,適用于多種場景,且功能強大、操作智能、輕量部署,正逐步成為企業、教育和宣傳等行業建設虛擬演播的拳頭產品。
同濟大學重慶研究院發布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需求的“智能消毒機器人”。該款機器人能實現自動導航、自主規劃路徑、自動避障。同時,該機器人搭載了同濟大學重慶研究院自主開發的輕量化目標檢測模型,能有效避免噴灑消毒液對行人造成損傷。
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300Ah電力儲能專用電池、大圓柱專用電池兩款新產品。300Ah電力儲能專用電池,實現前三年“零”衰減(每天滿充滿放一次計),循環壽命可達12000次,能量效率達95%。
中建二局西南公司發布了管道非開挖智能檢測修復技術。該技術包括智能檢測和智能修復兩部分。一個遙控車大小的機器人可鉆進管道里,將管道內有破損的部位圖像傳給操作員。智能修復技術就是給管道做“無創手術”。通過機器人,把高分子修復材料拖入管道內,使用UV紫外光固化照射,讓修復材料在破損的管道內迅速成型完成修補。運用這項技術,地下管網的檢測與修復可實現路面不開挖、工人不下井,既安全又高效。
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北太天元數值計算通用軟件、智慧中醫藥一體化服務平臺等創新成果。其中,北太天元數值計算通用軟件是一款用于算法開發、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以及數值計算的高級技術計算語言和交互式編程、調試、運行環境的數學軟件,突破了通用型科學計算軟件“卡脖子”技術難題,填補了國產科學計算軟件在通用型軟件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
智慧中醫藥一體化服務平臺依托領先的中醫證候診斷與療效評價技術,匯聚億級的中西醫知識內容和數百位名老中醫經驗,針對20多個中醫專科的1000多種常見疾病和5000多種證候實現中醫辨證論治智能輔助,為基層中醫賦能。(首席記者 周尤 記者 韓毅 實習生 徐梓潔)
關鍵詞: 多款科技成果亮相智博會 適用于多種場景 視音頻編解碼 人工智能 國產科學計算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