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身披“鎧甲” 1.9億年前“科氏玉溪龍”是如何發現的

2021-03-21 10:17:56 來源:都市時報

身披“鎧甲”、生活在1.9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的“科氏玉溪龍”是如何發現的?原來,發現“科氏玉溪龍”腳家店村位于易門縣十街鄉最西邊,科氏玉溪龍在這里被發現并非是偶然,腳家店有恐龍化石的事情早在1987年就已家喻戶曉。

1987年第一次發掘

出土恐龍化石11個個體約3噸重

“科氏玉溪龍”的發掘,讓腳家店再次成為熱議的對象。腳家店恐龍化石是如何被發現的?時間追溯到1987年的夏天。

1987年的暑假,易門二中化學教師李長有到腳家店山腰的大臘主村探親,在該村附近的山上發現了許多裸露于地表的動物骨化石,其姐夫束正權告訴他這種石頭附近的山上很多,當地叫作“龍骨石”,誰碰傷刮一點石粉在傷口上療效很好,隨即李長有撿了幾塊化石帶回縣城到文化局報告。之后,易門縣文化局到化石地現場進行勘察。云南省、玉溪地區、易門縣相關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現場調查研究確認“龍骨石”為恐龍化石,且是群體恐龍化石。云南省博物館向省文化廳、文化部申報進行搶救性發掘。

1987年8月17日至9月2日,由省博物館、玉溪地區文管所、易門縣文化館聯合組成的發掘隊,對易門腳家店恐龍化石群開展了搶救性的發掘工作,共出土恐龍化石11個個體,約3噸重。從化石形體分析,可分體型較大和較小兩類。大的體長約8米,高3米,小的體長約5米,高2米;從出土的兩個頭骨牙齒分析,均屬勺齒龍類,生活時代為早侏羅紀,距今約1.8億年,這是云南省首次發現勺齒類恐龍化石。為了進一步做好腳家站恐龍化石區的保護工作,易門縣人民政府于9月3日發布了《關于建立腳家店恐龍化石保護區的通告》,并將腳家店恐龍化石較集中分布的區域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第二次發掘

3件恐龍化石保存率超過70%

腳家店恐龍化石群1987年首次發掘后,第二次發掘工作于1993年12月6日正式展開,到次年5月圓滿結束。這次發掘取得的成果是十分豐碩的,獲化石3個大套箱,7個小箱,共有10余個個體,其中有3件恐龍化石保存率在70%以上。這次發掘是為解決學術問題而進行的主動發掘,是玉溪地區恐龍課題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掘工作采用了先進的“套箱技術”,這在云南田野考古中尚屬首例。

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所長李洪海表示,由于腳家店恐龍化石保護區一帶的農民主要以耕種為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與文物保護工作陷入了矛盾之中。為了加強對化石群的有效保護管理,合理兼顧當地生產和經濟發展需要,妥善解決矛盾,必須對原已公布的10平方公里的保護區范圍進行重新劃定。2013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玉溪市文物管理所同易門縣文化館和十街鄉人民政府及其相關站所,經過對原保護區進行全面調查和重點區域考古勘探后,重新劃定了新的保護區。同時,對雨水沖刷后暴露出來的三個化石點進行了搶救性清理,獲取了200多件標本。其中獲取的3件恐龍化石標本,2件為常見的蜥腳類,另一件恐龍頭骨標本明顯與其他不同,當時制成套箱保存,這件與眾不同的標本在原保護區東南方向靠近占馬田附近發現。

2017年對標本整理后

認為恐龍頭骨標本應屬于有甲龍類

2017年玉溪市文物管理所和易門縣文物管理所聯合對標本進行修復整理后,發現這具不同的標本是在腳家店首次發現的一個新物種,經現場初步鑒定,認為該恐龍頭骨標本應屬于有甲龍類,為云南省首次發現的甲龍類恐龍化石,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需請國內權威專家鑒定恐龍屬種并進行專業研究。到2019年,玉溪市文物管理所和易門縣文化旅游廣電和體育局與云南大學脊椎動物演化研究院(現合并為云南大學生命科學院)簽訂合作科研工作協議,由云南大學脊椎動物演化研究院完成研究工作。

3月16日,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脊椎動物研究團隊在國際生物學著名期刊《電子生命》(《eLife》)上發表論文,介紹了一件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有甲類恐龍化石骨架。依據其頭骨、脊椎和肢骨的特征,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是一個新的有甲類恐龍屬種,取名“科氏玉溪龍”。李洪海表示,科氏玉溪龍就是2013年在搶救性清理中獲取的與眾不同的那件恐龍頭骨標本,也就是在2017年被初步鑒定為云南省首次發現的甲龍類恐龍化石。

相關新聞

腳家店還發現

易門彩云龍

易門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楊磊表示,1987年和1993年兩次發掘,獲取化石標本數噸。其中復原完整的3件化石,一件在易門龍泉公園龍洞內展出,另兩件于1998年代表中國參加在美國東部費城舉辦的國際恐龍博覽會,現存于玉溪市博物館。

經初步研究,易門腳家店恐龍化石群主要包括屬早侏羅紀距今1.8億年的原蜥腳類恐龍——楊氏易門龍。易門恐龍經過和祿豐蜥龍動物群的祿豐龍、云南龍、兀龍對比,確立了一新的屬種——楊氏易門龍。該屬種的屬名用化石產地地名“易門”命名,種名獻給我國古脊椎動物學的奠基者和祿豐蜥龍動物群的研究者楊鐘健先生。

2017年玉溪市文物管理所和易門縣文物管理所聯合邀請祿豐博物館老師,在腳家店村化石管理用房內對2013年重新劃定易門腳家店恐龍化石群保護范圍時,對被雨水沖刷出露的恐龍化石進行整理,已整理出的化石標本品種初步估計主要包括楊氏易門龍、祿豐龍和川街龍等。

2020年12月,云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ClairePeyredeFabrègues等人在國際期刊《科學報告》發表了題為《云南下侏羅統馮家河組中早期分化的蜥腳形類恐龍一新屬種》的論文,文章報道了發現于云南省易門縣的一蜥腳形類恐龍新屬新種,命名為易門彩云龍。彩云龍的標本包括部分左上頜骨、部分右側齒骨、3顆零散的牙齒、5塊頸椎、3塊不完整背椎、一些脊椎碎片、50多個肋骨碎片、較為完整的前肢及肩帶部分、兩側坐骨遠端部分,以及不完整的趾骨和幾個無法識別的碎片,文章作者們根據許多解剖學特征,并通過支序系統學分析,確認了彩云龍屬于蜥腳形類,且位于該類群的基干位置,較云南目前已知的大多數基干蜥腳型類更為進步。本項研究增加了中國早侏羅世恐龍的多樣性,同時進一步揭示了一種導致一些中國基干蜥腳型類恐龍在植食性上特化的進化機制,為后續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李洪海認為,目前,易門腳家店恐龍化石產地的恐龍主要包括了原蜥腳類恐龍,其中以體量巨大的食草類為主。科氏玉溪龍的發現再次證明腳家店恐龍化石保護區還埋藏著其他種類的恐龍化石,目前的研究只掀起了其冰山一角。

關鍵詞: 身披鎧甲 9億年前科氏玉溪龍 恐龍化石 科氏玉溪龍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