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強化創新引領,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加強國家實驗室建設,推進重大科技項目實施。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提高間接費用比例,擴大科研自主權。延續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開展重點產業強鏈補鏈行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興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今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
“十四五”開局之年,青海不斷推動科學技術新發展,在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和成果轉化上再聚焦,一張張彰顯青海科技“硬”實力的創新名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拓展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四地”等事關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的領域。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多渠道提升科技成果有效供給水平,構建覆蓋全鏈條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突出科技創新核心地位,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心懷“國之大者” 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顯著提升
在廣袤的青海大地上,經過幾代鹽湖人的努力,以青海鹽湖為代表的中國鹽湖科技創新能力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項目+人才+技術+資金+平臺+企業”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創新體系,為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結合青海優勢和資源,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體現本地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從那一刻,“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青海鹽湖事業發展有了新藍圖,有了新方向。
青海省科技廳制定發布《青海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明確發展目標,突出一條主線、四個方向、八項舉措、四個優化、五項改革,以科技創新支撐產業升級,全面推進創新型青海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張永利說,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有利于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要加快推動“制造”向“智造”轉化,出臺更有針對性、更聚焦的配套政策。加強科學研究、科技創新,拓展研究領域,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力度,做好技術帶動和科技示范作用,將科技成果變成產品、變成產業、變出效益、變為生產力。加強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科技研發投入規模穩步上升,形成良好的科技創新發展局面和氛圍。推進互聯網、大數據、數字孿生、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術在礦山、冶煉、加工企業的應用,推動礦業企業向少人化、無人化方向轉型發展,進一步提升礦山企業生產效率和安全水平。
聚焦產業需求 引領特色優勢領域高質量發展
在鹽湖化工領域,青海省利用鹽湖水氯鎂石制備高純氧化鎂晶體材料工藝技術,建成1000噸/年單晶高純氧化鎂生產示范線,填補了國內空白;在新能源領域,建成集IBC、HIT等電池及組件研發為一體的光伏產業新型技術研發平臺,率先實現國內IBC電池工業化量產;在特色農牧業領域,構建雜交油菜、馬鈴薯等高原特色作物品種“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科技創新模式;在生物醫藥領域,建成年產100噸沙棘籽粕蛋白生產線,開發6款發芽青稞系列產品……
“要讓青海的企業走出去,有一定的競爭力,就需要不斷創新,不斷突破,要手握尖端科技,要‘領跑’行業。”在青海中水數易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睿軍看來,技術是創新的原動力。
7年過去了,黃睿軍帶領他的團隊,通過自主研發信息化系統,讓“大數據+”為灌區管理保駕護航,為全省水利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標準化、規范化的服務。
科技創新是加快能源轉型的重要保證,在青海,科技創新也為電網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青海電網在國內率先開展全清潔能源供電實踐,建成國內首個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平臺,打造了基于區塊鏈的共享儲能生態圈,多能源電力系統優化調度和協調控制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這是實實在在引領青海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助推清潔能源示范省和能源革命綜合試點省建設的實踐舉措。
數字經濟是助力和推動高原美麗城鎮綠色發展模式、路徑更新升級的重要手段。全國政協委員李青說,在高原美麗城鎮建設中,要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新基建”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數字經濟技術和手段,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推動力,將傳統產業同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融合,大力推廣應用新一代的信息化技術和5G網絡場景應用,加快數字化發展。
培育人才團隊 科技創新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2020年度青海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獲得者侯生珍被牧民親切地稱為“羊教授”,他離開“實驗室”扎根“試驗田”,讓科技創新在田間地頭結出累累碩果。
30余年來,侯生珍致力于破解青藏高原畜牧業生產瓶頸問題,在高原藏羊產業的基礎研究、試驗攻關、技術創新、模式集成和示范推廣方面展開大量研究,攻克了藏羊母羊繁殖性能低下、藏羊羔羊生長發育緩慢等問題,暢通了技術應用通道的“最后一公里”,使藏羊產業走上了產業化發展之路。
在青海,像侯生珍這樣的科技工作者還有許多,得益于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科研初心、執著攻關,青海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積極進展,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為實現青海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戰略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金花說,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活動全過程的“最后一公里”,加大科技創新支持成果轉化,須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在其中的支撐作用。要創新方式方法,完善工作舉措,制定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為科技人才發展提供政策引擎。不斷夯實人才工作根底,在加大本土科技人才培育力度的同時,激發創新活力,堅持賦予科研單位、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持續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和環境。
關鍵詞: 科技創新 策源能力 顯著提升 青海高質量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