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所、南烏拉爾州立大學和其他研究中心合作開發出新的記錄腦部活動的裝置。新裝置不僅可以提供高質量信號,而且體積小、成本低,可運用于科研人員實驗室或者腦機接口愛好者研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實驗性大腦研究》雜志上。
腦活動記錄儀常用于研究人的睡眠、記憶、注意力和決策機制,可依據大腦的活動評估頭部受傷的水平或患者的昏迷狀態。大腦的信號能以命令形式傳輸到任何植入設備或外部設備,以補償患者喪失的某種職能。比如,通過思維“力量”控制假肢和預測癲癇發作。
俄研究人員研發的新型腦部記錄儀有24個電極,可作進一步擴展。設備能提供高質量信號,且緊湊輕便,只有150克重。
研究人員在網上公開了新設備的組裝指南,希望吸引更多的愛好者在腦機接口領域開展探索研究。研究人員稱,腦機接口可讓有缺陷的人使用自制接口在智能手機上學習,或者對于那些由于中風或脊髓損傷而喪失控制手臂功能的患者,可使用腦機接口作為大腦和肌肉之間的中介來工作。腦機接口還可幫助癲癇癥患者記錄癲癇攻擊前的腦部信號,這些信號可使患者提前做好準備或者尋找一個舒適位置,或借助電刺激抑制癲癇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