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李穎在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年度工作會議上演講。 資料照片
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李穎近日表示,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我國制造強國建設亟須加強自主可控能力建設,增強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此過程中,工業互聯網為制造業發展創造了新一輪機遇,產教融合有力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助推器”、促進就業“穩定器”、人才紅利“催化器”。
工業互聯網創造新一輪機遇
李穎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交匯產生了工業互聯網,而工業互聯網正為我國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提供重要支撐。
與此同時,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也從加強管理、提高效率、優化工藝、增強質量等方面,轉移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增強創新能力、提供發展動力和確保安全發展等方面。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正成為最新和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工業互聯網是工業發展歷史上第一個圍繞生產過程的數據而組織起來的生產體系,提供了空前強大的數據收集、處理、存儲、加工、價值發掘等能力。工業互聯網平臺下連萬物、上接應用,是海量數據匯聚的樞紐,是實現數據貫通、要素匯聚、價值創造的關鍵載體,也是實現用數據說話、數據決策和數據管理的重要支撐。
李穎認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沒有前路可循,只有加強產教融合,依靠創新引領、人才供給,才能為產業的實踐探索提供支撐。
產教融合推動工信融合發展
李穎表示,總體看,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教育對于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還有待加強。
據悉,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組織實施中,我國圍繞產業需求將人才培養作為重點,支持了一批創新應用推廣中心和實訓基地。目前,這些創新應用推廣中心和實訓基地已經編制培訓教材,形成課程體系,初步具備公共服務能力,可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規模化開展人才培訓。
李穎說,我國科技、教育和產業界需要大力加強產教融合,更加重視人才培養保障工作,促進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改革,推動示范企業和高等院校實訓基地共建,不斷健全完善專業人才培訓制度,以實現關鍵技術補短板、優化產業布局鍛長板,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
推動應急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
李穎表示,強大的工業必須以強有力的安全生產做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結構、產業空間布局仍將進行全面深入調整,這既給安全生產帶來重大機遇,同時也帶來一定風險挑戰。
2020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旨在通過工業互聯網提升工業企業安全生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李穎說,可綜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融合通信、多媒體、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視頻智能分析,云化數據采集、存儲與治理,構建風險指標體系,運用數據可視化分析等,實現對安全態勢的動態感知和系統監測分析。可依托平臺建設情景庫、風險庫、預案庫,實現風險標準化、快捷化、高效化、科學化智慧應對,推動應急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提升應急處置的科學性、精準性和快速響應能力。
據李穎介紹,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強大科研實力和優勢學科基礎之上成立的新型學院,對于解決應急管理面臨的復雜理論和實踐問題具有優勢。學院將針對交叉學科和未來產業的前瞻布局,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以產教融合為特色,持續創新、加快培育數字化應急管理能力,為支撐和促進應急管理體系現代化做出貢獻。(記者 張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