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日獲悉,承擔冬奧會醫療保障任務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奧運診室已開門問診,在5G、華大智造云影遠程超聲機器人等技術和設備的支持下,冬奧會醫療保障實現“醫患無接觸”診斷。
據介紹,遠程超聲機器人診斷系統分為醫生端和病人端。冬奧會期間,病人端部署在閉環診室內,超聲科醫生通過醫生端仿形探頭即可在閉環區外完成遠程掃查和實時問診溝通。
“讓閉環區的醫療質量和水平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相關人員表示,利用遠程超聲機器人,可使醫生操作遠在千里之外的機械臂,實時進行超聲掃描并給出診斷意見。
服務冬奧的遠程超聲診斷系統集成了多傳感仿真探頭、互聯網安全加密、高保真低延時圖像傳輸、高容錯音視頻傳輸、高精度機械臂柔性控制、力反饋等先進技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機械臂為六自由度機器人系統,機械臂自由度水平更高,能夠實現全自動實時遠程超聲診斷,全程可由醫生遠程完成操作,使病人端醫護操作減少至最低。
遠程診斷系統連接起北醫三院與冬奧閉環區的醫療保障通道。即使閉環管理期間,醫院也可提供同等質量的醫療服務。閉環管理區內的患者可以通過遠程超聲機器人診斷系統來完成高質量的超聲診查并得到北醫三院的專家診斷。
除了醫療保障,高度自動化的核酸檢測也是冬奧會的重要保障工作。
據介紹,北京通過組織科技防疫技術攻關、專家論證、現場測試等形式,在體溫監測、環境消毒、病原體檢測等環節,推進多項技術成果應用。其中,高通量自動化樣本制備和檢測系統保障了檢測的質量、速度、數量和安全性。例如,我國自主研發的華大智造MGISTP-7000分杯處理系統能夠取代人工進行掃碼、信息錄入、開蓋、移液、關蓋等一系列繁雜的工作,實現對采集樣品的“無接觸”。
據了解,如果張家口賽區的自動化設備全部投入使用,預計最高日檢測通量可達到4.5萬人份,最快可實現4小時出結果,將有力滿足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舉辦的2個大項、6個分項、50個小項的比賽防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