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范宇斌 張小樂)楓涇古鎮位于上海市金山區,民革中央原主席朱學范故居坐落于此。28日,民革上海市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集體參觀朱學范故居,緬懷先生歷史功績和偉大精神。
作為第一批命名的民革黨史教育基地之一,朱學范故居是追溯和見證朱學范早年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朱學范故居現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正式對外開放后接待了大批中外賓客。
在這幢充滿江南風味的清代老建筑里,朱學范度過了他的童年。如今,這里圖文并茂地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跡,并以他生前所用的家具、衣物和所藏的書籍、證件、信札、手稿等,再現了他的工作和生活場景。
民革上海市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集體參觀朱學范故居。 王侃 攝
民革上海市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穿過天井,進入展廳,了解這位民革元老、工運領袖的非凡一生。
作為新中國首任郵電部部長,朱學范早在1981年就呼吁兩岸“三通”。他和民革組織再三呼吁,為兩岸通郵作出了貢獻。民革上海市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在展板前久久駐足,“朱老為兩岸和平交往身體力行,付出了巨大努力,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今天的我們上了一堂課。”民革上海市委會副主委蔡寧有感而發。
朱學范故居內珍貴的文物文獻真實記錄了朱學范為中國的工人運動、郵電事業和多黨合作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展示了朱學范曲折的革命生涯和傳奇的人生經歷,傳遞了朱學范堅定的理想信念與遠大的精神追求。從一件件記錄朱學范人生經歷的文物中,民革上海市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深刻體會到了他個人的崇高人格和政治家風范。“參觀朱學范故居很有必要,也很有現實意義,學無止境,這是一次加油。”民革上海市委會副主委李國華說。
“這是一次生動的民革黨史教育課。”在屏幕前觀看介紹朱學范的視頻短片后,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上海市委會主委徐毅松表示,“我們要組織民革黨員多參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習教育活動,以此重溫合作初心、堅定理想信念。要鼓勵和促動民革黨員們繼承前輩遺志,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更多貢獻。”
捐贈儀式。 王侃 攝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民革上海市委會理論與文史委員會的一名委員偶然發現流散在市場上的一份1951年11月20日的《工人日報》(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報),報紙頭版刊載了時任中國工會代表團團長朱學范出席世界工聯理事會的情況。在會上,朱學范報告了中國工人階級為建設祖國、保衛世界和平作斗爭的情況,進一步指出了中國工人階級在抗美援朝運動中的巨大作用。
今年恰逢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借此參觀學習契機,民革上海市委會秘書長翟駿代表民革上海市委會,將這份珍貴史料捐贈給朱學范故居。金山區博物館館長余思彥接受捐贈,并頒發捐贈證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