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濟規模的分析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經濟規模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即是說必須有兩個以上的經濟體進行對比,才能夠得出經濟規模的大小。因此在比較的過程中,需要強調對比的科學性,一般來說,是把經濟體當中的資產、影響力、競爭力全部折算成為貨幣單位來進行比較,但同時,也可以就經濟體的某一方面的規模來進行比較,因此,需要在統計時使用同樣的統計方法和同樣的單位。
第二,經濟規模所指的經濟體,可以是不同層面的經濟體。即是說,既可以就企業與企業之間進行對比,又可以就行業和行業之間進行對比,還可以地區和地區之間進行對比,或是在國家和國家之間進行對比。
第三,經濟規模的概念不涉及具體的經濟制度安排。即是說無論是在計劃經濟制度下還是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無論是在私有制下還是公有制下,無論是在自由競爭的經濟體中,還是在政府主導的經濟體中,都可以進行比較。
中國經濟模式是由什么組成的?
一、是國家對土地的控制權就是土地公有,民間主體擁有有限的土地使用權。實際情況要復雜一些,農村耕地集體所有,但集體所有的耕地受國家控制,不能隨意轉換為非農用地。中國土地公有私用,私人和企業可以購買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權。
二、是國有(控股)金融企業和大型非金融類企業及事業機構。中國的金融業主要是國有(或國家控股)的。國家通過各種大型金融機構調控金融市場,防范內外金融風險。國家還擁有一批從事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資料開發的大型企業,如石油、鐵路、電力、通訊、道路、航空、自來水等等。此外,還有國有的“事業單位”,主要指教育、科研、醫療、體育、文化等機構。這些機構基本不盈利,但有的也能自負盈虧。
三、是自由的勞動力市場。中國擁有高度競爭的勞動力市場,大量吸收勞動力的是家庭企業和社區集體企業。這類中小工商企業占中國工商局注冊企業的99%以上,它們的用工屬于世界上最自由的一類。不僅如此,自由的勞動用工市場迫使國有企業也實行競爭型的勞動用工制度。
四、是自由的商品資本市場。中國擁有高度競爭的商品市場,自由的資本市場也在迅速形成之中。中國的中小企業是商品市場的主要供應者,所以商品生產的競爭激烈程度非常高。同時,高度競爭的商品市場也在刺激中國資本市場快速發育。中國資本市場對外國的開放沒有意識形態問題,主要是技術問題。我國業界原以為西方資本市場非常開放,但近兩年才發現其開放具有很多技術和政治限制。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很可能會成為世界自由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正如中國今日已取代美國,成為自由貿易的重要推動者。道理很簡單,自由的商品市場必然催生自由的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