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材料位于半導體產業鏈上游,是半導體產業鏈中細分領域最多的環節。在集成電路領域國產替代加速、行業技術升級和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等多重利好加持下,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國內半導體材料企業有望受益。有行業分析師指出,出于對芯片產品穩定性的考量,新建晶圓廠將是本土半導體材料份額提升的主戰場。當前,大陸新建主要晶圓廠投產時間多始于2022-2024年,判斷黃金窗口期還將持續2-3年,期間是企業進行半導體材料國產替代的最佳時間。
需求拐點的即將到來,也是半導體材料產業未來重要的驅動力。可以看到,自2022年三季度以來,半導體終端需求放緩導致全球晶圓制造廠產能稼動率進入下行,國內頭部企業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產能利用率均在2022年四季度環比下滑5-10%。中金公司認為,隨著晶圓廠稼動率逐步回暖,半導體材料需求有望于2023年上半年迎來拐點,且展望2024年,隨著稼動率持續回暖、晶圓廠產能增加、國產化率提升三大因素驅動,國內半導體材料需求有望迎來大幅增長。
從產業角度來看,雖然目前中國大陸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占比為全球第二且具有較高的市場規模增速,但是由于晶圓代工技術能力的限制,整體的半導體材料產品需求仍然集中在中低端。光大證券分析師趙乃迪指出,供給端方面,雖然我國部分中低端半導體材料的自供能力在逐步提升,但是在高端半導體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仍存在較大的不足。此外,2022年以來美國政府出臺了多個條例、政策、協議去限制我國半導體產業,特別是高端先進制程領域的發展。我國半導體材料等細分領域國產化的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進一步凸顯。
在當前海外對華產業限制的大背景下,國產替代與自主可控是半導體產業的長期主線。中信證券分析師李超指出,國內先進制程新建產能受限程度較大,而成熟制程的擴產當前看預期有所好轉。因此,國內半導體材料市場預計仍能隨成熟制程的產能擴張保持持續增長,同時細分材料領域驗證導入速度有望大幅加快。具備技術優勢、有供應案例的龍頭公司有望快速提升市占率,充分受益國產化驅動。
開源證券分析師金益騰也表示,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轉移和我國集成電路制造產能規模的擴張,自主可控與國產替代趨勢將帶動半導體材料需求提升,我們看好國內半導體材料產業發展提速,相關企業將迎來廣闊發展空間。受益標的有電子特氣領域中的昊華科技、華特氣體、凱美特氣、南大光電、雅克科技等;濕電子化學品領域中的興發集團、格林達、飛凱材料等;拋光材料領域的鼎龍股份等;光刻膠材料領域的南大光電、上海新陽、瑞聯新材、強力新材、彤程新材、飛凱材料等。
潛力股精選
昊華科技(600378)
公司擬向中化藍天集團和中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收購中化藍天集團52.81%和47.19%股權,此次重組落地后,兩化下兩家氟化工企業融合加深,公司收入利潤水平將上新臺階。華安證券指出,公司研發底蘊深厚,已成為明顯的研發創新驅動的平臺型材料公司,選擇賽道持續高增長。同時聚焦高端化、差異化,各項業務亮點十足。公司研產銷一體化優勢顯著,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周期性減弱。“十四五”期間公司資本開支加快,公司進入高速成長期。新增重點項目有2.6萬噸/年高性能有機氟材料項目、黎明院46600噸/年專用新材料項目、西北院有機硅密封型材生產項目、西南院清潔能源催化材料產業化基地項目以及10萬條/年高性能民用航空輪胎項目等。密集的資本開支增加持續驅動公司盈利增長。
華特氣體(688268)
公司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完成發行。發行可轉債用于半導體材料產能建設等,產品線拓展、產能擴張助力業績增長公司此次發行可轉債募資6.46億元,用于半導體材料產能建設、研發中心建設以及補流等。其中3.83億元用于“年產1764噸半導體材料建設項目”,預計項目建設期2年,達產后有望實現年銷售收入7.1億元,年凈利潤1.2億元。浙商證券指出,公司技術優勢、客戶優勢明顯,向合成氣延伸將大幅提升盈利水平。公司作為特種氣體國產化先行者,在國內8寸、12寸集成電路制造廠商實現了超過80%的客戶覆蓋率。近期公司準分子激光氣通過相干公司認證,體現公司產品實力,有助于準分子激光氣在國內外的銷售。
興發集團(600141)
公司2022年實現營收303.11億元,同比增長26.81%;實現歸母凈利潤58.52億元,同比增長36.67%;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60.53億元,同比增長35.42%。整體來看,公司業績保持高增長。德邦證券指出,新材料方面,5萬噸/年二甲基亞砜二期、4萬噸/年電子級硫酸、1萬噸/年電子級雙氧水相繼落地。擴產項目中,30萬噸/年磷酸鐵、30萬噸/年磷酸鐵鋰一期、10萬噸/年磷酸二氫鋰、5萬噸/年光伏膠和3萬噸/年液體膠、興福電子3萬噸/年電子級磷酸、2萬噸/年電子級蝕刻液、4萬噸/年超高純電子化學品等一系列高成長型項目穩步推進,公司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布局逐步打開,項目投產后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鼎龍股份(300054)
公司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全面掌握拋光墊全流程核心研發和制造技術的CMP拋光墊的國產供應商,深度滲透國內主流晶圓廠供應鏈,國產替代領先優勢明顯,龍頭地位已經確立。公司多款CMP拋光液、清洗液產品在客戶端持續規模化銷售,2022年實現營收1789萬元,其余各制程產品覆蓋全國多家客戶進入關鍵驗證階段,銷售有望持續快速放量。華安證券指出,公司為國內唯一實現量產出貨的YPI供應商,現已覆蓋國內所有主流AMOLED客戶形成批量規模化銷售,產品競爭力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此外,公司PSPI打破國際友商十余年來的獨家壟斷。公司在已實現武漢本部PSPI年產200噸產業化,同時鼎龍(仙桃)1000噸的PSPI二期擴產項目預計于2023年實現量產。
南大光電(300346)
公司公告及相關項目規劃顯示,45噸半導體先進制程用前驅體產品產業化項目和年產140噸高純磷烷、砷烷擴產及砷烷技改項目預計于2023年11月30日達到預訂可使用狀態,烏蘭察布南大微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7200噸電子級三氧化氫項目則預計于2024年年底達到預訂可使用狀態。光刻膠業務方面,公司ArF光刻膠項目所需的光刻車間和年產25噸生產線已經建成,ASML浸沒式光刻機已投入使用,產品驗證工作正在多家下游主要客戶穩步推進。光大證券指出,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0.62%;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7.07%。看好在半導體材料需求持續增長、國產化進程亟需加速的背景下,公司特氣、MO源、光刻膠等主要業務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