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式是檢索者向計算機發布的指令,也是人機對話的語言,檢索式表達了檢索者的檢索意圖。檢索式通常由檢索詞、邏輯算符、通配符等組成。
檢索表達式的組成部分是什么?
(1)檢索詞:
檢索詞是檢索者檢索意圖的集中體現,也是檢索語言的構成主體。檢索詞是一個泛稱,在主題檢索時,檢索詞類別包括自由詞、關鍵詞、主題詞等。
1)自由詞。自由詞也稱任意詞,它可以是隨機選取的詞,也可以是一句自然語句。有些數據庫可以用自然語句(即以問話的方式提問),但系統后臺會針對語句自動抽取關鍵詞。
2)關鍵詞。關鍵詞也稱專業詞、非受控詞,在主題檢索中是指那些帶有實際意義的詞。關鍵詞具有一詞多義現象,即一個關鍵詞會出現多個同義詞或拼寫方式不同的詞,如一種化學物質,它有學名、有俗稱,可以用分子式表示,也可以用登記號表示,還可以用結構式表示。因此.用關鍵詞作檢索詞時,必須要考慮到它的同義詞和不同二恬寫形式的問題,否則就會漏檢。關鍵詞被稱之為非受控詞,以示它與主題詞的區別。
(2)邏輯算符。
當用兩個以上檢索詞進行檢索時,詞與詞之問的關系要用邏輯算符連接、以表達檢索者的檢索意圖。數據庫中的邏輯運算通常采用布爾邏輯,即用“或”、“與”、“非”表示檢索詞之間的關系。
1)邏輯“與”運算:當兩個檢索詞用“A與B”方式進行組配時,其檢索結果將包括所有同時帶有A和B兩個檢索詞的記錄。例如,查找數字圖書館技術方面的文章,檢索式可以寫為“數字圖書館”and“技術”。邏輯“與”的使用可以提高查準率,增加專指性。邏輯“與”的運算符為“and”或“*"。
2)邏輯“或”運算:當兩個檢索詞用“A或B”方式進行組配時,其檢索結果將包含所有帶有A和B兩個檢索詞中任意一個檢索詞的記錄。例如,查找計算機方面的文獻,檢索式可以寫為“計算機”or“電腦”。邏輯“或”的使用可以提高查全率,擴大檢索范圍。邏輯“或”的運算符為“or”或“+”。
3)邏輯“非”運算:當兩個檢索詞用“A非B’’方式進行組配時,其檢索結果將包括所有帶A檢索詞而不帶B檢索詞的記錄。例如,想了解自行車方面的內容,而不要電動車方面的文獻時,檢索式可以寫為“自行車”not“電動車”。邏輯“非”的使用有助于縮小檢索范圍,增強檢索的準確性。邏輯“非”的運算符為“not”或“一”。三種邏輯算符還可以根據檢索需求再進行組配,形成復雜的檢索式。
4)優先級:優先級的符號是“()”(括號)。檢索式中含有括號,表示括號內的組合先運算。例如,查找山楂食品加工方面的文獻,檢索式可以用:(山楂+紅果+山里紅)4食品加工。在不帶有優先級的檢索式中,有些檢索系統按詞序由左往右執行運算,也有的系統用優先級人為規定運算順序。要了解某個數據庫的具體運算規定,請細讀數據庫“幫助”。
(3)通配符在檢索中的運用
1)截詞符:截詞符用””或“?”來表示。檢索時在詞干的不同位置添加截詞符,以代表詞的可變部位,從而減少相同詞干檢索詞的輸入,同時也提高查全率。截詞符分為前截詞、后截詞、有限截詞等。每個數據庫都有截詞符使用規定,所以檢索者不能想當然隨便使用截詞符。
2)替代符:英文詞匯常因英式拼寫與美式拼寫不同,而造成一詞多字現象,而這些變化僅僅是因為發音不同造成的。為使檢索詞不漏檢.在變化的位置打上一個替代符,替代變化了的字母。替代符分為強制替代和選擇替代。
3)位置算符:位置算符又稱鄰近算符,其作用是表明兩個檢索詞的位置關系。位置算符與邏輯“與”運算很相似,但比它更具體。邏輯“與”運算僅僅規定了檢索詞的同時可見.但沒有規定檢索詞以什么位置同時出現。位置算符按照兩個檢索詞出現的順序和距離可分為有序插人詞檢索、無序插入詞檢索和限定距離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