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文學成就有哪些?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祖籍河東郡(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芮城一帶)人,[1]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2]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被推為“游記之祖”。
柳宗元出名的作品有哪些?
柳宗元存詩140余首,在大家輩出、百花爭艷的唐代詩壇上,是存詩較少的一個,但卻多有傳世之作,《唐詩三百首》中就收錄了柳宗元的四首詩。
一首《江雪》悠然純美,是唐詩中的傳世佳作。
詩詞君分享柳宗元最經典的十首詩詞,一起體味柳宗元人生的酸甜苦辣吧!
1、最孤獨的詩:《江雪》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被譽為“唐詩五絕最佳”之作。
富于理想的“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永州,母親也在半年后離世。年屆三十,政治失意,至親離世,柳宗元的人生冰雪之中,寒冷至極。
縱觀天地間,鳥兒飛走了,不再回來了,天地間一個人也沒有。
自己沒有伙伴,寒冷孤獨至極,可即使如此,他依然以清潔和純粹要求自我,絕不茍且媚俗。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柳宗元的處境,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柳宗元的堅持。
處在艱難的處境太平常,而高潔的堅持卻尤為不易。為了理想的堅持,柳宗元承受著“千萬孤獨”依然不悔。
為了理想而堅持,為了正義而堅持,你的孤獨,雖敗尤榮。
2、最愁腸百結的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元和十年,被貶到永州十年后,柳宗元被召到京師,本以為會受到重用,可是,武元衡不愿意啟用柳宗元等人,柳宗元又被貶到柳州。
十年前與他一同參與“永貞革新”的友人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也分別出任漳州、汀州、封州、連州刺史。
當柳宗元到達柳州以后,登上柳州高樓,面對滿目異鄉風物,不禁百感交集,寫成了這首詩。
站在高樓上,只見層疊的遠山連綿起伏,清澈的柳江九轉千回。同行的四位友人同被貶謫,隔著嶺書青蒼,音書都無法送達,想到此,仿佛天地間都充盈著柳宗元的愁思。
人越是在愁苦的時候,就越想念朋友,越害怕孤獨。
3、最思鄉的詩:《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在柳州,柳宗元不僅想朋友,還想家。
為了排遣憂思,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柳宗元和好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觀景,只見四野群峰如劍鋒,一刀一刀地割著柳宗元的愁腸。
他恨不得自己化作千千萬萬,落在每一個峰頂上眺望著故鄉。
柳宗元去世已有一千多年,可再讀這首詩,依然能從中體會到他那渴望故鄉的入骨深情。
蔡啟《蔡寬夫詩話》:“子厚之貶,其憂悲憔悴之嘆,發于詩者,特為酸楚。”
只有心真正痛過,才能寫出真正感人的作品。
4、最清新曠遠的詩:《溪居》
《溪居》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人生失意之時,山水是治愈心情的最好良藥。
被貶官到永州后,柳宗元在溪邊蓋了房子居住。
閑暇時,常常與農田菜圃為鄰,仿佛是個隱居山中的人。清晨時去耕作翻除帶露雜草,傍晚乘船沿著溪石嘩嘩前進。獨往獨來碰不到世俗之人,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娛。
詩人似乎忘記了被貶謫的痛苦,他將不幸稱之為幸,將生活過得閑適飄逸,似乎這貶謫生活不錯,而其中藏著詩人深深的郁悶和怨憤。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無論什么時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不去抱怨,盡量擔待;不怕孤單,努力沉淀。
5、最難舍難分的友情詩:《重別夢得》
《重別夢得》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在唐代,柳宗元與劉禹錫的友情是一段佳話。
唐德宗貞元九年,柳宗元和劉禹錫同科進士及第,踏上仕途,后來,又一起參加了王叔文、王伾領導的永貞革新,失敗后,兩人又一起遭貶。
同樣的經歷讓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元和九年,兩人各從貶所回京,第二年三月,又被貶為州刺史,兩人一同出京,到了衡陽,要分別了。
面對古道風煙,茫茫前程,無限感慨之下,相互贈詩惜別。
臨別之際,回想起一路走來的歷程,患難相同,今天又要各自西東。柳宗元最后說:如果皇恩浩蕩,我們都能回家種地,晚年就住在一處作鄰居吧!
有一種友情,是晚年要跟你做鄰居。
后來才知道,好朋友不是通過努力爭取來的,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時遇見的。
關鍵詞: 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