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根據我市科技創新競爭力顯著的特點,面向市民游客推出兩條“科技創未來”旅游線路。據悉,這兩條線路分別以“工業智造·核能生態之旅”和“鋼筑文明·逐夢星空之旅”為主題,串聯起科普教育基地、國家A級旅游景區、博物館等線路節點。
“工業智造·核能生態之旅”全長約76公里,以深圳東部市郊快速線路為主,通行便捷。游程設計有深圳怡豐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大亞灣核電基地、深圳市天文臺3個節點,均為科普教育基地,有相應的旅游場所、配套設施以及旅游接待能力。產品主打技術前沿,主題突出,科普性、趣味性、體驗性較好。
值得一提的是,該線路節點中的深圳市天文臺,不僅可讓游客接受科普教育,探索宇宙奧秘,還可領略360度大鵬山海美景,棧道徒步感受海風拂面的自然魅力,科技與自然的有機結合,極大豐富了游程體驗。
另一條線路命名為“鋼筑文明·逐夢星空之旅”,全程約10公里,設有深圳航天科普教育基地、騰訊濱海大廈(暫未對外開放)、深圳中國鋼結構博物館、深圳青青世界4個節點,均位于南山區。
據介紹,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擁有200米長、采用衛星探月軌道概念化的弧線造型設計的航天文化長廊,還可俯瞰廣東省唯一的衛星設計、生產、試驗、在軌運行管理全過程的微小衛星研制現場;深圳中國鋼結構博物館則是中國唯一以鋼結構為主題的博物館,其依托中建科工集團人才和技術優勢,整合鋼結構行業專業資源,實現“企業+博物館+行業+社會”共同參與科普教育;線路還加入國家4A級旅游景區青青世界,不僅增加了旅程的輕松愉悅感,還鼓勵游客在關注科學、追求舒適生活的同時,也能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此前,《深圳市旅游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強科技旅游精品線路規劃布局,重點推出聯接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高科技企業,以及串聯深圳天文臺、深圳科學技術館、深圳海洋博物館、深圳自然博物館等科技文化設施的“科技+旅游”精品線路。
市旅協副會長單位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副院長李舟認為,深圳一直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科技創新城市。科創旅游線路的推出,充分體現了相關部門、企業對深圳未來發展規劃的積極響應,市民可以從中深刻理解城市定位、汲取科技科普文化,與此同時,科技企業也將在此過程中加強跨界融合發展,深化企業社會責任,與城市發展形成有效合力。(記者 范宏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