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2011年的2萬億元,躍升到2021年的逾4.1萬億元,穩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10年間翻一番,深圳由此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工業第一城。
事實上,深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已連續3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工業增加值不斷躍升,去年突破1萬億元,增長5%。
深圳制造業向陽而生,穩中有進,凸顯深圳發展動能更強、韌性更強、底氣更硬、信心更足。這得益于深圳始終積極主動作為,在變局中開創新局,在危機中孕育新機,穩住制造業基本盤,讓制造業空間得到更好保障,讓搞實體經濟的企業更有信心、更有希望。
作為中國工業第一城,深圳制造業基礎雄厚,土沃根深。華為、工業富聯、中集、華星光電等大企業頂天立地,“頭雁”領飛;邁瑞、大族激光、大疆等眾多中小企業深耕細分領域,枝繁葉茂。
深圳制造鏗鏘前行,不斷交出亮眼成績單。去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30%以上,高于全國均值,其中7成以上來自先進制造業,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大增23.7%。
深圳不遺余力穩住制造業基本盤,為制造業帶來勃勃生機,競爭力穩步增強。去年,深圳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69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4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9家。
深圳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連續3年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獲批國家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全國首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工業設計特色類);4個集群入選工信部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名單,數量位居全國城市第一。
一批產業巨頭和重大項目落地開花,為深圳制造注入活力。目前,中國電子集團總部落戶,華星光電T7項目一期達產,中芯國際芯片生產線擴產等項目加快推進,重投天科第三代半導體等加快建設。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是今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其中特別強調要著力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深圳經濟欲行穩致遠,需要加快基礎和關鍵領域創新突破,推動產業基礎高端化,打造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推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持續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筑牢制造業這塊經濟“壓艙石”。
瞄準以制造業為根基的現代產業,深圳加大投資。今年,深圳計劃安排重大項目883個,其中現代產業類項目250個,總投資10373.3億元;特別是加大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工業投資力度,建成投產中芯國際12英寸線、華星光電T7二期等項目,開工建設5個百億級、10個30億以上重大工業項目等。
隨著今年“20+8”產業集群政策的出臺,深圳培育壯大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來產業,推動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建設,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后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到2025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將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面對未來,深圳堅持制造業立市之本,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吳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