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是科創板開市三周年,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將迎來解禁。15日晚間,多家即將解禁的科創板公司齊發公告。其中,中國通號、容百科技、心脈醫療等10家公司大股東明確表示延長鎖定期或承諾解禁6個月內不減持。
大多公司股東表示,基于對行業前景和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同時為了促進公司長期穩定發展,增強廣大投資者的信心,未來一段時期內不減持股票。
其中,中國通號、容百科技、心脈醫療、虹軟科技、新光光電等公司股東延長股份鎖定期;華興源創、天宜上佳、嘉元科技、交控科技等公司股東承諾在股份解禁后不減持。
7月科創板解禁壓力頗大。據興業證券此前統計,7月科創板解禁規模2733億元,為過去三年單月解禁規模峰值。
從行業來看,興業證券數據顯示,電子、機械設備、電力設備、國防軍工與醫藥生物7月解禁規模居前,分別達1038.7億元、702.8億元、285.6億元、279.2億元和225.2億元。
回顧過去兩輪科創板的解禁高峰——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期間前后科創50指數均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業內認為,考慮到科創板的估值處于歷史低位且部分公司大股東延長鎖定期,預計解禁影響與過去兩輪解禁相當。
對此,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部分科創板公司大股東延長鎖定期有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解禁對于科創板短期走勢會形成一定影響,但實際影響大小還是取決于股東后續的實際行動。從中長期來看,科創板投資仍要看公司的基本面,要配置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好公司。”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分析稱,“短期看,解禁或有沖擊,但沖擊幅度與時效相對有限。結合此前創業板首批公司的解禁經驗看,解禁帶來的沖擊主要體現在此后的兩個交易日內,且無論是解禁個股還是板塊整體的沖擊幅度實際相對有限。伴隨解禁落地,流通籌碼擴容,將為機構集中增配科創板提供入場機會。”(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