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深圳相繼出臺“惠企30條”“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工業經濟30條”“消費30條”等政策組合包,及時為市場主體提供全方位的幫助,提振市場信心。記者昨日采訪注意到,4個“30條”正在落實落細,特別是支持發展制造業的有關政策措施,全面增強工業發展內生動力,穩住工業經濟基本盤;市場主體生機勃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真實現金流持續注入新活力
深圳“工業經濟30條”提出的“落實更大力度的稅收減免政策”,涵蓋3項退減稅措施,并持續加力,預計今年將惠及我市2萬戶工業企業,可享戶數較去年提高30倍。
這樣的利好,正在滋養深圳制造企業和實體經濟。市世宗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今年前5個月,該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增加6230萬元,增幅高達6.6倍,這得益于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的政策。該公司今年以來累計獲得留抵退稅資金3300余萬元,這筆資金將投入到非標自動化智能設備研發和補充擴大產能中。
事實上,“工業經濟30條”特別提出,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設備器具稅前扣除政策,以及實施階段性增值稅、所得稅減免等措施,實實在在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給企業帶來真實的現金流,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市寶凌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曉龍表示,該公司享受到600多萬元的留抵退稅,為企業投入再生產提供了充足動力。組合式稅費與“工業經濟30條”“惠企30條”“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等政策組合包一起,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工業經濟30條”措施的實施,2022年-2025年期間,預計通過退稅減稅、資金獎補等方式將為深圳工業企業提供超千億元的支持,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中小制造企業扎根深圳
“工業經濟30條”提出,設置“小升規”“專精特新”“單項冠軍”“擴產增效”等系列資金獎勵,引導企業加快做強做大,給深圳中小制造企業帶來活力。深圳市優必選公司負責人表示,深圳重視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出臺產業政策,并拿出真金白銀進行支持,企業由此扎根深圳,實現更好發展。
目前,深圳已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9家,總量居全國第四;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870家,總量居全省第一。不久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剛剛公示了關于建議支持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第三批第一年),又有23家深圳企業入榜。到2025年,深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望超過600家。
深圳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小巨人”企業將成支撐深圳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支生力軍,成為深圳實施創新驅動、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深圳4個‘30條’以及‘20+8’產業集群政策組合拳,有助于先進制造業集群化發展,從而提升城市競爭力。”雄韜股份副總裁唐濤表示,當前能源升級,產業轉型,培育發展包括新能源產業在內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為新能源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契機。目前,該公司正借助政策利好,積極研發一款完全區別于目前市場技術路線的“紙電堆”產品。“相信隨著有關技術攻關支持力度的加大,將會大大加快研發節奏,進一步降低核心零部件成本。”
目前,深圳共有市場主體380多萬家,數量居全國第一,包括個體工商戶、大量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了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保證全市經濟發展的后勁。
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有序推進
“工業經濟30條”提出,穩定工業用地規模,加快推進兩個百平方公里級高品質產業空間建設,推動較大面積產業空間整備片區、連片改造試點片區土地整備和開發建設;“十四五”期間完成約20平方公里成規模產業空間土地整備;出臺土地整備利益統籌辦法,有序推進25平方公里高品質產業空間連片改造。這些舉措提出了具體目標,體現了政府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的決心。
事實上,深圳已經發布“20+8”產業集群政策,突出高端先進制造,在寶安、光明、龍華、龍崗、坪山、深汕等區域,規劃建設總面積超300平方公里的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形成“啟動區、拓展區、儲備區”空間梯度體系,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空間保障。
“深圳保障先進制造業產業用地不遺余力,有助于推動深圳制造業轉型升級。”新橋東項目實施主體、市寶實置業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新橋東先進制造業園區重點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智能裝備產業鏈,精準挖掘產業鏈上下游細分領域的企業,打造具有示范意義的標桿園區。“新橋東項目規劃研究面積2.3平方公里,是全市首個平方公里級‘工改工’項目,項目將打造工業上樓的產品體系,建設符合產業需求的新時代高標準廠房,適合智能制造等各類企業在園區扎根。”這位負責人透露,未來,新橋東將為高端制造項目的落地實施提供強大空間保障。(記者 吳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