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第二屆生態修復增殖放流暨休漁放魚日活動在深汕小漠國際物流港舉辦。在市漁業發展研究中心專家指導下,大規格黑鯛、黃鰭鯛魚苗共計61萬尾放流大海。
據專家介紹,6月是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的關鍵時節,也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的黃金時期,目前,珠江已進入禁漁期,四大海域也已全面進入伏季休漁期,深汕特別合作區利用水域休養生息的黃金時期大力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對于養護海洋生態系統、提高水域生產力、促進漁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深汕特別合作區海洋資源稟賦優越,海域面積達1152平方千米,海岸長度達50.9千米,擁有小漠、鲘門兩個粵東地區聞名的傳統漁港。近年來,小漠、鲘門所處紅海灣漁區近岸漁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嚴格落實漁業資源保護措施的同時加快水生生物資源修復,推動海洋漁業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2021年12月,為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農業農村部批準建設深圳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成為繼浙江舟山、山東榮成、福建福州(連江)后全國第四個國家級遠洋漁業基地。深汕特別合作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統籌推進漁業現代化建設,動員社會各界共同構建魚水相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大力支持深圳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記者 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