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距離香港數十公里外的深圳光明區成武金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供港蔬菜加工廠內,經工人們挑選、分裝、打包后的供港蔬菜打包運往文錦渡口岸。
“內地市場有的蔬菜,香港市場都有。我們加工廠內有20到30個品種,四季供應不斷。”該公司品控部經理朱英明對供港蔬菜如數家珍,“香港市民對新鮮蔬菜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們公司的出貨量較去年增加了20%左右。”
據海關統計,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深港貿易值從1997年的701.4億元攀升至2021年的7225.4億元,貿易規模增長超10倍。今年前5個月,深港貿易值達2134.6億元,深港兩地經貿關系更加緊密,經濟融合不斷加速,粵港澳大灣區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水平穩步提升。
香港客戶上午下單,下午就能到貨
深港兩地一河之隔、一衣帶水,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內地大量的水果、蔬菜、水產品等鮮活物資都經由深圳口岸輸往香港。
據深圳海關統計,從1997年至今的25年來,經深圳口岸輸往香港的水果從每年約5萬噸增長到了20萬噸。
6月20日,在深圳海關所屬布吉海關轄區,深圳市源興果品有限公司一批3噸多的荔枝正在裝車,經過申報和查驗,幾個小時后這批產自湛江的新鮮荔枝便可走進香港市民的“果籃子”。
源興公司的何先生從事供港水果業務已經有近30年,據他介紹,他經營的公司在全國各地的水果種植基地采摘當季的時令水果,通過位于深圳的加工廠剪枝剪葉、分揀清洗和包裝處理后再出口香港。何先生頗有感觸:“如今有了集報清單和便利的公路運輸,香港客戶上午下單,下午就能到貨。”
深圳年均供港蔬菜63萬噸
據海關統計,從1997年至今,深圳海關年均監管供港蔬菜63萬噸。特別是2022年以來,面對香港疫情,深圳海關全力以赴保障供港蔬菜穩定供應,1月至5月共監管供港蔬菜25.13萬噸,同比增長17.13%。
“我們當天裝車的新鮮蔬菜,最遲第二天就能出現在香港市場上供市民選購,這在2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樂頤食品(深圳)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李得輝說。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香港市場90%的蔬菜一直由內地穩定供應,深圳作為供港鮮活產品的重要基地和離境口岸,每天從這里輸港的新鮮蔬菜占香港市場的90%以上。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得益于深港公路口岸快速通關模式加速推廣,供港蔬菜的出口逐漸由鐵路轉向公路運輸,時間更短,成本更低。從最早的國家計劃定向供港到按市場經濟穩定供應,從掛上哪列算哪列的鐵皮車到如今的供港直通車,從過去白菜土豆蘿卜的“老三樣”到如今天南海北各式各樣的蔬菜應有盡有,供港蔬菜從嚴重的不確定性實現了“趕早市”的目標。
深圳是港貨進入內地市場的最主要口岸之一
《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自2004年1月1日實施以來,其降稅產品范圍不斷擴大,享惠進口貨值逐年增長,成為內地與香港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為我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產生了良好示范效應。
據深圳海關統計,CEPA實施近19年以來(2004年1月至2022年5月),深圳關區累計享惠進口CEPA項下貨物313.2億元人民幣,關稅優惠32.4億元人民幣。
深圳毗鄰香港,自CEPA實施以來,深圳一直是港產貨物進入內地市場的最主要口岸之一。港產零關稅貨物從深圳關區的文錦渡、皇崗、深圳灣、蓮塘等11個口岸進口,享惠貨值由實施首年的2.6億元增至2021年的25.1億元,增長了近9倍。
據海關統計,僅2021年深圳關區就有146家企業享受到CEPA的關稅優惠政策,享惠進口商品種類涵蓋食品、塑膠制品、機電產品、化妝品、化工產品等,從中受益的港產貨物既涉及香港具有傳統特色的月餅等食品制造業,也覆蓋了機電產品等現代產業,對內地與香港兩地經貿互通、優勢互補,拉動香港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極大地滿足了內地民眾對優質的香港產品的需求。
市場采購貿易為深港貿易注入新活力
深港經貿往來頻繁,深圳市場采購貿易中近八成貨物都是輸往香港。為推動市場采購貿易業務持續健康開展,深圳海關大力支持本土特色產品出口,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用市場采購方式開展對港貿易,對穩定香港物資供應提供了新的貿易渠道。
自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在深圳落地以來,市場采購貿易業務穩步發展,參與企業、申報數量、出口貨值不斷增長。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深圳市場采購貿易共報關出口533票,金額約1億元,備案企業數量達346家。
深圳九州里電商有限公司負責人呂泗明說,自從了解到市場采購貿易后,他找到了出口的新渠道:“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太方便了,只需要逐項申報貨值最大的前5項商品,其余商品按‘章’歸類就可以發貨了,現在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市場雜貨訂單零碎、報關手續復雜的問題了,只要客戶下單,我們馬上就能發貨,一個月我們就出口了193票。”(記者 董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