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的《2021年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新鮮出爐,深圳再獲佳績。深圳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以綜合得分77.83分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二,同比去年提升了6.21%。
深圳已連續2年在國家和省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居前列,并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五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兩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二
《報告》的評估分為五個一級指標,分別是市場環境、法制環境、融資環境、創新環境和政策環境。在五個一級指標中,深圳的市場環境和融資環境位列全國第二,其他各項均位于全國前列。
《報告》在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的經驗做法中以深圳為例,特別指出,深圳從體制機制、服務隊伍、技術手段等方面積極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努力打通中小企業服務“最后一公里”。深圳市著力構建企業服務綜合生態,同步推出“深i企”小程序、APP和Web三端服務,推動企業服務由信息化向數字化升級;持續完善中小企業志愿服務體系,設立市中小企業志愿服務總隊,推動成立36個中小企業志愿服務支隊和36個中小企業公益服務站(試點),為中小企業提供公益性、規范高效的志愿服務。
從2018年至今,深圳已連續出臺實施營商環境1.0至5.0系列改革政策,累計推出近千項具體改革措施,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致力于為市場主體營造成長壯大的肥沃土壤,以先行示范的標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在深圳,每千人擁有企業137戶,創業密度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截至2021年底,深圳市中小企業總數達241萬家,同比增長6.5%,彰顯出強勁的發展韌性和創業活力,并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
截至2021年底,深圳共培育認定國家和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千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9家,數量較2020年增長3.8倍;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870家,居全省首位,數量同比增長2.4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經費為3339.19萬元,研發強度為7.63%,高于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水平(平均研發經費1945萬元,研發強度為6%)。2021年,深圳推動實現“小升規”企業數達2342家,同比增長27.55%,升規企業數連續多年居全省第一。
截至今年5月31日,深圳市一站式市場主體培育和服務平臺——“深i企”累計注冊商事主體用戶突破200萬,這是打通中小企業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又一重要體現。“深i企”平臺還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評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經濟特區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47條之一。
多措并舉、真金白銀扶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影響,深圳及時制定出臺“紓困解難30條”“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促消費30條”“工業經濟穩增長30條”等一系列惠企紓困政策,千方百計為各類市場主體紓困解難。
尤其是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紓困幫扶效果好的惠企措施,不斷升級政策保障體系,持續優化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牽頭起草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實施意見,推動建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協調推進機制,推動我市上市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企業服務方面,深圳深入推進“深i企”+企業服務工作舉措,打造全市統一市場主體培育和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推動企業服務由信息化向數字化升級。
在降本紓困方面,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市國資委牽頭建立并不斷完善市平穩基金紓困工作機制,支持范圍擴大至優質中小企業,累計決策為中小企業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近80億元。
在發展和培育創新方面,深圳積極構建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庫,加快培育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并推動向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發展。
在融資上市方面,深圳正在推動實施“星耀鵬城”上市培育再提升行動,進一步優化上市生態環境。截至2021年底,深圳共有上市企業495家,年度新增上市企業47家,創歷史新高,其中A股上市企業新增39家,首發募集資金超過325億元。深圳在深圳主板和創業板上市的企業總量連續15年排在國內大中城市首位。
進一步完善企業服務體系,加大力度發展專精特新
近日,深圳發布《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提出發展壯大2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培育8大未來產業。中小企業在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充分布局,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據統計,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中小企業約占96%。
接下來,深圳將圍繞“20+8”產業發展部署,不斷健全市場主體培育體系,推動實施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實施企業上市發展“星耀鵬城”計劃,培育壯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打造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一批專注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隱形冠軍”企業、創新領軍企業、未來新興企業。
同時,深圳將更大力度做好企業服務,以更優服務解難題,堅持有事服好務、無事不打擾,服務前移、貼心周到,做到急企業之所急、幫企業之所需、解企業之所困,進一步完善企業服務體系,提高服務企業水平,充分發揮“雙區”驅動、“雙區”疊加和“雙改”示范效應,積極推進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全力打造中小企業一流發展環境。(周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