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最高不超過1萬元/臺補貼、新增投放2萬個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保障性住房“拎包入住”……日前,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深圳市商務局、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六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深圳市關于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圍繞消費端、生產端同發力,實物消費、服務消費雙促進,長期政策、短期措施相結合,提出九大方面30條措施,據相關部門預計,將拉動消費約450億元。
“真金白銀”促進汽車消費
記者注意到,此次《措施》中促進汽車消費是一大亮點,深圳拿出“真金白銀”,配套推出新增投放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等政策組合拳,大力鼓勵擴大汽車消費。在支持個人消費者購買汽車方面,對新購置符合條件新能源汽車并在深圳市內上牌的個人消費者,給予最高不超過1萬元/臺補貼。同時,進一步優化汽車購買管理,一方面,新增投放2萬個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通過專項搖號活動,面向仍在搖號且已參加60期以上(含60期)的“未中簽”申請人進行配置;另一方面,放寬混合動力小汽車指標申請條件,允許名下僅有1輛在深圳市登記的小汽車個人,購買符合條件的混合動力小汽車,并申請上牌指標。
在加大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方面,對新購置符合條件新能源旅游客運車(含清潔燃料客運車)的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給予最高不超過5萬元/臺補貼;對港口內燃油拖車置換為符合條件新能源車(含清潔燃料車)的,給予最高不超過5萬元/臺補貼;加快推動垃圾轉運車清潔化替代,以及燃油公務車、警車、國企用車、公交車、巡游出租車等到期置換工作。
電子信息產業是深圳優勢產業之一,為擴大消費電子市場規模,帶動企業擴大生產,《措施》提出通過政府支持、企業讓利相結合方式,加大電子產品、寬帶服務等方面促銷力度。在開展消費電子產品促銷活動方面,于5-8月期間輪動組織開展消費電子專場促銷活動,對消費者購買符合條件的手機、電腦(含平板電腦)、耳機、音響、全屋智能家電、智能穿戴設備、消費級無人機、智能家用機器人、智能健身器材等產品,按照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人累計最高2000元。
促消費結合綠色低碳轉型
據市發改委介紹,此次《措施》將促消費與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結合,重點鼓勵加大綠色智能家電消費。比如提出開展綠色節能家電促銷,組織家電生產、銷售企業推出惠民讓利活動,5-8月期間,對消費者購買符合條件的電視機、空調、冰箱、洗衣機、廚房家電、生活小家電等家用電器,按照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人累計最高2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提出要實施保障性住房“拎包入住”工程,將修訂完善保障性住房(含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交付標準,對年內建成、具備條件的保障性住房實施全裝修成品交房,配置符合條件的抽油煙機、燃氣灶、熱水器、空調等基本家居產品,開展全屋智能家居試點,為保障性住房住戶提供更加優質的居住環境。
深圳在充分總結科技抗疫經驗基礎上,加大高科技抗疫產品、消耗型抗疫產品采購、儲備、推廣力度,進一步提升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措施》提出建立創新藥綠色通道,在市藥品和醫用耗材交易平臺開設綠色通道,對符合上市條件的創新藥品及醫用耗材按規定實施掛網采購,實行“隨報隨掛”,支持創新藥品及醫用耗材及時入市銷售。
為促進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圳將持續擴大信創產品應用領域、釋放產業發展活力、開展成果共享。《措施》提出提升信創產品應用比例,原則上新增辦公系統、業務系統中信創產品的采購比例,金融、能源、教育、醫療、電信、交通等重點領域不低于20%;新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中信創產品的采購比例,黨政機關、國資國企不低于40%。
發揮大宗商品消費“穩定器”作用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增強,市民群眾對文化、旅游、體育等消費產品和服務有了更高期待,深圳的消費愈加呈現高品質、個性化、多元化的趨勢。對此,《措施》中提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積極開展文旅體活動,舉辦黃金海岸旅游節、紅色旅游等系列旅游活動,積極開展草地音樂節、沙灘音樂節、粵劇周、青年藝術周等文化活動,辦好馬拉松、賽艇等體育賽事;在今年6月底實現學校、社會、公益等體育設施“一鍵預約”全覆蓋。
大宗商品對消費有“穩定器”、主力軍的作用。《措施》提出支持企業設立采購中心和銷售公司,對2022年在深設立采購中心的批發零售龍頭企業、制造業企業新成立的銷售公司,分別給予一定資金獎勵。
展會是企業推廣產品、洽談訂單的重要渠道,對深圳服裝、家具、珠寶、鐘表、眼鏡、皮革等優勢時尚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措施》提出將建立“白名單”制度,在做好參展各方常態化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支持舉辦面向專業采購方的專業展會,助力時尚消費市場復蘇。
市發改委表示,接下來,各區各有關部門將加快制定實施細則,確保各項措施扎實落地,一體統籌抓好應對疫情助企紓困、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聯動生產促進消費3個“30條”落實,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消費潛力、增長動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記者 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