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商務局召開民生物資保供應調研座談會。會上透露,當前我市農產品供應充足,穩價執法持續加碼。其中,15日全市蔬菜日來貨量達9749.5噸,破歷史紀錄創新高。同時,針對當前物資運輸配送問題,該局創新探索建立“白名單+電子通行證”的組合拳模式,為我市物資運輸注入強有力的科技引擎,進一步完善保供運輸網絡,全力確保我市民生物資供應“進得來”“備得足”“價格穩”“送得到”。
保供應:
協調企業加大備貨供貨
據介紹,為進一步做好疫情升級防控期間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工作,市市場監管局牽頭成立民生物資保供應工作專班。專班監測數據顯示,我市農產品物資供應充足。15日我市蔬菜日來貨量達9749.5噸,日環比增長36%,創歷史新高;屠宰生豬18786頭,日環比上升14.91%;14家重點監測企業生活必需品日供應量6331.7噸,日環比增長144%。全市322家農貿農批市場銷售蔬菜1.04萬噸,豬肉299.33噸,禽類產品80.14噸,水產品318.17噸。
穩價格:
價格監管執法力度加大
疫情升級期間,物價是否趁機攀升成為很多市民心中的顧慮。為保障全市重要物資和防疫用品價格穩定,3月14日以來,物資保供專班成員之一的市稽查局組織各轄區局、監管所持續加強價格執法力度,累計出動2181人次,684車次,檢查農貿市場445家、商場超市865家、藥店494家、餐飲2583家,處理投訴舉報75件,處置價格輿情36宗,發放告誡書1333份,立案2宗(坪山哄抬物價1宗,南山價格欺詐1宗)。
市稽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日有部分市民反映菜價上漲。經核查發現,個別蔬菜品種漲價的主要原因在于供應地受疫情影響造成物流運輸困難,導致整體進貨成本普遍提高,因此價格上漲有一定合理性。目前,全市農貿市場、商超和藥店已設立45個價格監測點,該局對18種蔬菜及生鮮食品以及9種防疫用品的價格開展監測,如發現價格異常波動的,將第一時間介入并提醒告誡。下一步,該局將持續加大監測執法力度,暢通群眾投訴渠道,引導企業自覺規范經營行為,全力維護市場價格的持續穩定。(記者 易東 吳亞男 何泳 通訊員 陳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