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資管、財通資管、興證資管等券商資管機構近日啟動大額自購。年初公募基金曾出現自購潮,33家公募自購規模超過10億元。業內人士分析,當市場下跌到一定幅度或者持續一段時間,公募基金開啟自購潮往往是市場構筑底部的信號之一。
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將運用不超過5000萬元自有資金投資公司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與廣大基金持有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就在不久前,財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布《關于運用自有資金申購旗下基金相關事宜的公告》,于2022年2月21日出資5000萬元自有資金申購公司旗下權益類、固收類公募基金。
興證資管公告稱,公司近期已運用固有資金投資公司旗下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總計3000萬元。1月底東證資管宣布,于公告日起30個交易日內以自有資金5000萬元申購旗下偏股型基金,并承諾持有時間不少于3年。
去年四季度數據顯示,基金公司凈申購季度規模達到11.58億元,突破歷史新高。今年公募基金自購熱度不減。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33家公募基金啟動了自購,合計自購規模達到10.47億元。總體來看,被自購產品多為權益基金:股票型基金自購規模為5.7億元,混合型基金自購規模為3.62億元。具體到機構方面,匯添富基金、南方基金與國泰基金自購規模過億元,分別為2.2億元、2.02億元與1億元;易方達、興證全球分別自購5500萬元與5000萬元;華夏基金、博時基金、工銀瑞信、鵬華基金等26家公募基金自購規模超過1000萬元。(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