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零售市場經營持續向好
今年以來,我國零售行業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加快提質升級,零售市場經營持續向好,消費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持續增強。
中國商業聯合會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零售業景氣指數為50.9%。前6個月,中國零售業景氣指數平均值為50.7%,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零售業景氣指數連續18個月處于擴張區間,今年上半年保持穩健增長,零售業呈現較好復蘇態勢。
(相關資料圖)
在線下,以體驗為中心,親民型連鎖零售、會員店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居民消費信心不斷回升,客流量增長明顯。1—6月份,租賃經營類客流量指數平均值為54.0%,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
在線上,電商平臺加快服務創新,與大模型、元宇宙、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融合,豐富消費場景,帶動網上實物銷售實現快速增長。1—6月份,電商實物總銷售額指數平均值為51.2%,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
今年前5個月長三角區域外貿進出口總值超6萬億元
記者從上海海關了解到,今年前5個月,長三角區域外貿進出口總值達6.4萬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1%,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36.6%。
一批重點項目在南京簽約 總投資額近千億元
6月21日,2024全球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在江蘇南京舉行。其間40多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998億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現場還發布了紫金山實驗室研發的遠距離覆蓋無蜂窩通信系統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我國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水平實現新躍升,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2013年到2023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累計增長35%,風電發電裝機增長近5倍,光伏發電裝機增長30多倍。
我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十年間,煤炭消費比重累計下降12.1個百分點,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核電等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累計提高7.7個百分點,經濟發展“含綠量”顯著提升。
能源科技現代化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等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特高壓輸電、高參數煤電等技術保持世界領先,風電形成從設備制造、開發建設到運行維護的完備全產業鏈體系,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水電全產業鏈領先全球,新型儲能、氫能等前沿技術產業化步伐加快。
未來,國家將統籌能源安全和低碳轉型,持續推動用能方式轉型升級,統籌推進核電、水電、新能源開發利用。
中德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合作達成5項重要成果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中德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對話合作機制首次高級別對話舉行,達成5項重要合作成果,包括雙方在機制框架下啟動綠色轉型中德省州合作,在能效、循環經濟等領域確定雙邊合作計劃,成立中德工業減碳工作組,啟動中德重點領域能效提升示范項目合作等。
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閉幕
6月22日,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在天津閉幕,簽約重點項目103個,協議簽約金額1092億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生物醫藥等領域;發布《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2024》等102項研究報告和創新成果,其中53項為首次發布。
中法天文衛星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和法國聯合研制的空間科學衛星——中法天文衛星今天(6月22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顆衛星是迄今為止全球對伽馬暴開展多波段綜合觀測能力最強的衛星,將對伽馬暴研究等空間天文領域科學發現發揮重要作用。
大湄公河次區域國際道路運輸試運行活動啟動
6月22日,大湄公河次區域國際道路運輸試運行活動在云南啟動。7輛國際道路運輸客貨車從昆明出發,經磨憨公路口岸出境,途經老撾,泰國,最后抵達柬埔寨金邊,全程約2500公里。這是大湄公河次區域便運協定11條線路中最長的線路,至此所有的線路均已具備實際運行條件。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突破40萬標箱
截至6月21日,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累計發運貨物突破40萬標箱。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我國18個省(區、市),運輸貨物通達全球124個國家和地區的518個港口,成為連接西部地區和東盟國家的重要紐帶。
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春季專場提供崗位1300多萬個
記者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獲悉,為期兩個月的“職引未來——2024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春季專場”活動共舉辦1.8萬場招聘會,近60萬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超1300萬個,比去年有所提升。各級人社部門推出特色的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