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的是三個月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上而忽視了其他的事情。且這個三月也是借代,可以理解為幾個月,用來形容家境貧寒幾個月沒有吃過肉,不知道肉是什么味道。
三月不知肉味表面意思是,三個月吃肉不覺得有味道,多用來比喻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而忽視了其他的事情。這里的三個月也是一個借代,可以理解為幾個月甚至是更長的時間,用來形容家境貧寒,幾個月沒有吃過肉。
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用三月不知肉味來形容《韶》樂的美妙,極為傳神。
在后世的各種文學書籍中,三月不知肉味出現的頻率也是非常高的,多用來形容對書本、精彩事物的贊美,讓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或者是對于窮苦人民的同情。
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高山流水的意思是指琴聲有時像高山,有時又像流水,形容樂曲的精妙,又用來比喻知己或者是知音。高山流水一詞出自《列子·湯問》講的是俞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己的故事,后伯牙在鐘子期死后絕弦,也說明知己難求。
高山流水的意思是指琴聲有時像高山,有時又像流水,形容樂曲的高壓精妙,后來又有人用高山流水來比喻知音或者是知己。
高山流水一詞出自戰國的《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人將高山和流水組合,便出現了種種含義。
而在此后的故事里,俞伯牙和鐘子期成為知音,并定好來年之約,但是第二年伯牙來死,卻得到了鐘子期去世的消失,他感傷莫名,就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彈奏,這也是伯牙絕鉉的由來。
關鍵詞: 三月不知肉味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