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晚間,“養豬新秀”京基智農交出亮麗成績單。財報顯示,受益于生豬養殖業務產能大幅釋放并實現盈利,以及地產項目確認收入增加,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59.96億元,同比增長86.12%;凈利潤7.73億元,同比增長98.56%,顯示公司以“深化農業主業發展”為核心的發展戰略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現代農業主業戰略成效凸顯 生豬出欄量3年破百萬
京基智農自2019年開啟業務轉型之路,進一步明確以現代農業為公司戰略核心業務,立足于粵港灣大灣區市場,聚焦生豬養殖,發展智慧農業。同時以存量房地產開發為支持型業務,圍繞存量土地進行開發和運營,保證現金流持續回籠。
經過數年深耕布局,公司現代農業業務取得飛躍式發展。截至2022年,京基智農已建成集畜禽繁育、飼料、養殖、畜禽食品生產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業務格局,旗下茂名高州、湛江徐聞、廣西賀州、海南文昌四大生豬項目均已全面引種投產,累計產能225萬頭,出欄量實現持續快速增長。
面對豬價大幅波動、原料價格高位運行、疫情常態化管控等復雜外部環境,年報顯示,2022年京基智農現代農業主業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養殖業務累計銷售收入23.47億元,同比大增872.90%,其中銷售生豬126.44萬頭(仔豬25.67萬頭),銷售收入為22.72億元,同比暴增1150.13%;飼料生產業務營業收入8.87億元,同比增長18.99%。公司養殖及飼料生產業務合計營收占比由2021年的30.62%,大幅提升至53.94%,表明公司業務戰略轉型逐步取得良好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完成年出欄量超100萬頭是衡量規模生豬養殖企業的一個里程碑指標。華西證券研報指出,國內主要上市豬企中突破豬年出欄量100萬頭大關所用時間,大北農、新希望為5年,金新農、傲農生物用時6年,天邦食品和溫氏股份用時9年,正邦科技、唐人神、牧原股份和天康生物用時都在10年以上,而京基智農僅用3年時間,其驚人的發展速度遠遠領先于同業。
截至報告期末,京基智農擁有生豬存欄80.88萬頭,母豬存欄11.08萬頭。根據公開信息統計,2022年底京基智農能繁母豬數量在全國企業排名中位列第18,年出欄量躋身“2022年中國養豬巨頭”前25名。
在經營規模實現快速擴張之外,公司優異的穩產保供能力及食品安全質量也獲得政府部門的高度認可。報告期內旗下項目獲評“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廣東省、深圳市和珠海市“菜籃子”生產穩供基地。公司還榮獲“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深圳市“保供穩價突出貢獻單位”“‘圳品’推進優秀單位”“脫貧攻堅突出貢獻單位”等多項榮譽。
從行業來看,自2022年四季度開始,豬價有所回落,目前仍處于行業盈虧平衡線附近。房地產業務作為京基智農的支持型業務,作用凸顯。2022年京基智農地產板塊收入為27.07億元,同比增長22.16%,至報告期末公司山海御園、山海公館合并預售達到102.50億元,為生豬養殖業務快速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資金支持,也平滑了豬價起伏給京基智農帶來的業績波動。
綜合國家收儲、繁母豬存欄、頭均市值等指標,機構對于后市行情預期較為樂觀。天風證券指出,中長期來看,前期母豬產能增幅有限疊加行業補欄進度持續放緩,疊加消費復蘇,預計2023年豬價同比或有改善,豬企頭均盈利與估值空間有望打開。
“數智”賦能產業升級 工業化養殖持續降本增效
近年來,數字化建設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議題之一。今年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尤其是在包括農業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因地制宜發展樓房養豬、疊層高效養禽等立體養殖,加快環境控制、自動飼喂等先進適用裝備應用”。可以說,養豬這一在我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傳統行業,也正在沿著數字化、智能化的路線高質量發展。
京基智農作為生豬養殖領域的后來者,一開始就秉承以科技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理念,在養殖模式及管理上,采用國際領先的“樓宇聚落式+6750自繁自養一體化”養殖模式,實現降本增效。
這一模式使育種、繁育、養殖集中在同一封閉樓宇內完成,實現批次化、滿負荷均衡生產,使土地利用率比傳統模式提高5倍。此外,通過搭建智慧養殖平臺,開發應用自動喂料系統、自動飲水系統、自動清糞系統、自動環控系統、空氣過濾新風系統、自動除臭系統、糞污無害化處理系統、遠程監控信息化系統等八大智能化養殖管理系統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起標準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養豬生產線,實現統一養殖、統一防疫、統一管理,育肥人效可達到3400-3500頭/人。
為保障生產安全和食品質量,京基智農還在養豬場建立了嚴格的生物安全防疫和產業鏈追溯體系。2022年,公司持續優化生物安全防線,通過實時網絡監控和AI圖像識別,及時識別預警漏洞風險,強化生物安全關鍵點管控。此外,公司進一步整合豬肉產業上下游資源,建設生豬批次信息追溯系統,構建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產業鏈。
成熟工業化養殖模式的規模應用,使得京基智農實現對成本的精準把控,同時公司在飼料端自產自供,報告期內其賀州飼料廠(年產36萬噸豬飼料及 6 萬噸預混料)、文昌飼料廠(年產12萬噸豬飼料)及徐聞飼料廠(年產36萬噸)均全面投產,幫助項目生產成本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商品豬平均生產成本為17元/kg,相較于2021年的17.7元/kg有所下降,而未來設計產能的落地釋放以及“數智化”的不斷助力,降本空間有望持續擴大。
生豬產業需要持續創新升級,京基智農建立了完善的產學研合作體系,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成立的華南農業大學合作京基智農技術研究院持續開展技術科研課題。近幾年公司養殖相關產業研發投入超億元,在畜禽智慧養殖、飼料加工、生物安全防控等領域取得多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及軟件著作權。報告期內,公司新增實用新型專利12項,新增計算機軟件著作權6項,持續加深產業護城河。
資源循環生態養殖樹標桿 履行社責助力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與監管要求的不斷提高,上市公司在行業、資本市場以及社會層面的影響力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業績增長和品牌價值,其對環境變化、社會生態的責任擔當,已經成為衡量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重要依據。京基智農在打造資源循環生態養殖模式的同時,持續履行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并發布了上市以來的首份ESG報告。
報告從“食品安全、環境管理、生態循環、穩產保供、助力鄉村振興”等角度,全面闡述了京基智農上一年度在環境、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舉措,展現了公司將ESG理念貫穿運營全過程的實踐成果。
2022年,公司將環保作為戰略性議題,將綠色生態理念與發展戰略緊密結合,進一步優化環境管理體系,在總部、分子公司及各項目公司均設立了環境管理及監控機構,配備專職人員,負責公司整體環境的監督管理并持續落實和完善環境監控體系;各項目公司均設立環保站,下設污水處理組、有機肥生產組、場內環保組等工作組,確保各項目嚴格執行環保法規、安全環保運行。截止至報告期末,公司在環保建設方面累計投入約7.83億元,環保培訓覆蓋率100%。
在持續擴大規模和不斷尋求科學降低養殖成本的同時,京基智農以“打造生態循環型一流養殖樣板”為目標,全面啟動環保提升專項行動,構建資源循環生態養殖模式。
以文昌項目為例,豬場提供的有機肥原料用于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基地,改善了土壤肥力,為套種的椰子和牧草提供養分,牧草又能成為牛羊等畜禽的天然飼料。養豬尾水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在再生處理達標后,全部回用于與養豬生產用地連為一體的項目種植業灌溉用水,同時打造受控凈化回歸于自然水體的區域地表徑流體系,真正實現種養循環一體化。這一模式不僅實現了科學合理使用再生水資源,落實了國家鼓勵的生產尾水資源化利用的產業與環境保護政策,更為鄉村帶來生態、經濟、社會多重效益。
此外,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聯農帶農號召,通過提供就業崗位、產業扶持、鄉村基礎設施改善、人才培養等實際行動,2022年累計帶動1951戶農戶增收,每2條6750生產線年帶動物流產業產值約2,800萬元,助力鄉村產業、人才、生態、文化全面振興。
展望未來,京基智農表示,新的一年公司將圍繞“專業化運營、精細化管理”的經營主題全面提升管理,持續提升項目管理水平與產能利用率,力爭實現 2023 年出欄目標,始終堅守安全生產、生物安全、環保合規等經營底線,實現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并且發揮實干者的擔當,助力項目當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新時代鄉村建設,在新發展格局下為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