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一觸即發!合資油車為何突然降價?
“新能源汽車就是iPhone,而傳統油車都是諾基亞。”
隨著汽車產業邁入“軟件定義汽車”的主流時代,新能源車型呈現出鮮明的“新四化”特色,具體表現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由此,也倒逼上游供應鏈、汽車廠商、乃至消費者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激烈血腥的市場競爭面前,以往氣焰囂張的合資車企則變得愁眉苦展起來。
近日,一組關于“湖北史上最強購車優惠季開啟”的海報火爆全網,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東風日產、東風風神等多個合資品牌熱門車型宣布全系降價促銷,B級中大轎車-雪鐵龍C6在各項補貼后狂降9萬元,到手價從20萬元左右直接變成12萬元,引來無數消費者趨之若鶩。
然而,就在大家還在為東風拍手叫好的時候,沒想到居然連BBA也都坐不住了。據媒體報道,北京地區奔馳4S店的奔馳C級車型優惠幅度超過10萬元,奔馳C200L運動版的車型指導價跌至22萬元出頭,以往高高在上的奔馳E級最低也降至33萬元左右。盡管很快奔馳官方進行了辟謠,但也僅表示優惠程度不對,實際力度在6萬元左右,還是相當夸張。
隨后,奧迪、寶馬、別克等也陸續傳來“降價捷報”。網傳上汽奧迪A7L、Q6以及Q5e-tron全系給出了員工購車價,優惠幅度最低7萬元,最高16萬元。
泉州寶馬4S店的海報顯示,十來萬元就能入手BMWX1、新BMW3系運動版套裝25.7萬元、新BMW525Li豪華套裝原指導價高達43.6萬,現優惠價34.9萬等等。此外,別克君威、昂科旗等車型、上汽朗逸、途觀L等均有4~7萬元不等的補貼優惠。
事實證明,2023年開年的國內汽車市場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不僅新能源車企相互之間廝殺慘烈,就連根深蒂固的傳統合資車企也終于拉下了臉面,“價格戰”一觸即發,大規模“汽車降價潮”將有望上演,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迎來了歷史罕見的絕佳購車時機。
合資油車為何突然降價?
合資油車突然大規模降價,其背后原因很簡單,也很直接。據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汽車銷量榜單中,傳統燃油車整體銷量同比減少13%,其中東風日產銷量同比下滑20.9%、東風本條下滑17.8%、上海大眾下滑14.7%等。而對比之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卻同比增長96.7%,呈現出一片形勢大好局面。
這一增一減之間,可看出合資品牌所面臨的壓力無限大。一方面,合資品牌過去多以生產燃油車為主,并且采用的是“經銷商模式”,廠商只管生產,經銷商管賣,而在新能源車型的擠壓下,合資油車庫存堆積嚴重。
另一方面,新能源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合資品牌必須考慮戰略轉型,去庫存壓力遠勝以往任何時候。
像此次降價最火熱的雪鐵龍C6,去年全年僅賣出3082臺,大量的庫存現車積壓在車企和經銷商手中,留著時間越長越不好處理,無奈之下只能通過大降價辦法推向消費市場。
消費者能不能趁機“抄底”?
那么,站在廣大消費者角度而言,現階段是不是“抄底”合資油車的大好時機呢?經過我對周圍人的采訪,大概分為三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等等黨永不吃虧”。這類消費者就比較簡單了,他們覺得現在汽車大規模降價才剛剛開始,沒必要急著入手,今年年中甚至下半年會有更大程度的優惠,到時候再擇機選擇也不遲。
第二種,“油車買了就落后,再便宜也不值得入手”。他們認為雖然現在合資油車優惠后的性價比很高,但它們降價越厲害,就越能證實將很快會被時代淘汰,而如果你現在趁著便宜入手,無論是家用還是日后二手保值率,都很可能被“割韭菜”。
第三種,“新能源發展尚不成熟,不如油車便宜好用,值得買。”這類用戶表示雖然明白燃油車日后會被新能源淘汰,但是現階段電車面臨續航焦慮、補能困擾等問題,而油車降價這么高,既便宜又成熟,值得入手。
最后,大家覺得換作是你的話,你屬于哪一種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