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2年工作要點》(以下稱《工作要點》)近日印發,今年深圳改革任務涵括7大方面57項。
在充分發揮“雙改”示范效應方面,《工作要點》提出,聚焦中央賦予深圳“雙改”示范重大改革戰略任務,進一步加強總體設計和整體推進,加強跨部門跨區域協同聯動,高質量滾動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充分發揮戰略戰役性改革的引領示范作用,努力形成“雙區”驅動、“雙區”疊加和“雙改”示范緊密銜接、系統推進的良好局面。
在深化經濟領域改革方面,《工作要點》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爭創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深圳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加快全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城市建設、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創建統計現代化改革區、深化科技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和權益分配機制、探索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管理新機制、優化內外貿一體化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創新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體制機制、完善股票期權和風投創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服務非公有制企業工作機制、高質量推動國資國企改革、深化預算管理改革、開展公共服務價格體系形成機制改革、深化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體制機制改革、推進深港口岸經濟帶體制機制創新、探索深圳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新機制、探索中英街管理模式改革、探索深圳空港綜合保稅發展新模式、打造全域數字孿生城市示范區、開展深汕特別合作區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等,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爭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
在深化民主法治領域改革方面,《工作要點》提出,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繼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健全改革與立法相銜接機制,構建專門協商機構工作體系化機制,健全司法權運行及監督機制、深化訴訟規則及配套制度改革、深化跨境破產及個人破產制度改革、加快建設企業合規示范區,高質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先行示范城市。
在深化文化領域改革方面,《工作要點》提出,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建立健全體育服務體制機制、構建文化高質量發展新模式、開展新傳媒管理服務改革等,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塑造文化產業發展新優勢,努力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城市文明典范。
在深化社會領域改革方面,《工作要點》提出,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切口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國家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機制改革、深化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改革、健全“一老一小”等特殊群體保障體系、開展新就業群體綜合社會保障改革、建立健全共同富裕新機制、深化群團改革試點、開展民生訴求服務改革、構建超大城市應急管理新機制、推進羅湖深港社會融合發展區體制機制改革等,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標桿。
在深化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領域改革方面,《工作要點》提出,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引領推動綠色發展,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優化城市空間,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探索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新機制、創新清潔能源開發應用體制機制、深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現代建筑業高質量發展、開展產業空間保障改革等,加快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在深化黨建領域改革方面,《工作要點》提出,以改革創新精神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方面率先示范,著力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深化基層治理體制機制改革、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審計和信訪工作機制、深化黨政機關內部辦事便利化改革等,為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經濟領域改革占任務一半
【又訊】(記者 彭琰)《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2年工作要點》公布,在更高起點上謀劃實施一批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深圳市委改革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改革任務的特點表現為以三個“統籌”強化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加強對多重國家戰略的統籌協調,體現在《工作要點》對黨中央賦予深圳國家戰略和試點任務都逐一部署、細化落實,努力增強改革戰略主動性、戰術精準性,促進多重國家戰略聚焦發力、協同配合、同頻共振。
加強對市區改革聯動的統籌協調,體現在《工作要點》更多采取“市直部門+區”上下貫通的方式,在57個改革任務中,“市直部門+區”共同推進的任務有20項、約占1/3,調動各方改革積極性,鼓勵各區因地制宜、主動改革。
加強對各項改革任務的統籌協調,體現在《工作要點》每項改革任務細化為多項具體改革舉措,突出“干貨”,同時設立量化的改革制度成果和預期成效指標,確保各項改革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圳市委改革辦有關負責人還表示,今年改革任務進一步加大經濟領域改革的“分量”,圍繞國家級改革試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產業現代化、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等方面推出一大批改革,約占全部任務的一半,充分發揮對其他領域改革的牽引作用,努力爭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記者 彭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