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深圳“惠企30條”、大鵬新區紓困解難“13條”的發布,對于大鵬新區規上企業來說,好似“及時雨”,又是“定心丸”,一系列真金白銀措施將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堅定企業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昨日,記者走訪了新區兩家規上企業,了解優惠政策給他們帶來的實質性幫助。
當日下午,位于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雄韜科技園的深圳市雄韜鋰電有限公司,從1樓涂布車間到4樓包裝車間,自動化生產線都在高速運轉。“我們這幾天都在沖刺每天生產9000只電芯的日產量高峰。”該公司行政部負責人時勇告訴記者,該公司的訂單目前已排至年底。
作為一家有著近20年行業經驗的蓄電池制造企業,雄韜股份借助科研創新力量,先后布局鋰電池和氫電池,躋身新能源賽道。得益于近年來3C數碼市場的持續增長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鋰電池設備需求增加,雄韜鋰電產能和營收連年增長,2021年產值達到11億元左右。
從雄韜鋰電廠房看下來,位于科技園南面的一棟新廠房,正是即將投入生產的氫能源廠房。“公司的產能不斷擴大,用電量也持續攀升,我們一月份園區電費已逾260萬元。”時勇表示,日前出臺的《深圳市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若干措施》中有一項“降低用水用電用氣成本”,對于他們這樣的“用電大戶”來說,會有不小的幫助。其中提到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022年4月、5月應繳交的自來水費、電費、管道天然氣費給予10%的補貼,按照一月份的數字計算,兩個月的補貼金額就將超過50萬元。至于其他稅費、社保等方面的優惠措施,有待財務部門核算后方能確定。
同樣受益的還有位于大鵬辦事處迎賓路的深圳市晶峰晶體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其勝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每月水電費50萬元計算,如果能夠有連續兩個月的10%補貼,那么也會有10萬元補貼。
近年來,“中國芯”的崛起,讓晶峰晶體更加注重自主研發,該公司所生產的“3225”“2016”“1612”三種規格的晶體諧振器都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盡管這兩年受到疫情和缺‘芯’等因素的影響,芯片生產行業有一定的震蕩,但我們仍看好高速發展的中國芯片產業。”劉其勝表示,該公司已從原來的以出口為主到目前超過70%產品都在國內銷售。
科技創新也為該公司的產能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劉其勝表示,通過生產線改造,可減少70%人手,效能增加2倍多。該公司又貸款5000萬元,準備在一樓投入一套全新生產設備。3月28日,新區出臺《大鵬新區關于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若干措施》,3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獲得轄區銀行等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展期視同新增)的規模以上(或限額以上)企業(房地產及金融企業除外),按最高3個月貸款實際支付利息的50%予以支持,單家企業最高20萬元,“那么我們還將獲得20萬元補貼”。劉其勝說。
在大鵬新區及大鵬辦事處的支持下,晶峰晶體3月中旬動員員工返回園區居住,實施封閉式管理。“全廠有190多名員工在園區外居住,除了42名因為家庭等原因沒有搬入園區外,都是主動克服困難,連夜搬入。”劉其勝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趨穩向好,目前晶峰晶體全線產能已恢復。(記者 張妍 譚彪 通訊員 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