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獎被譽為“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中譯出版社在2022年引進《軌道》,于2023年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翻譯和出版工作。
該書故事背景放在了一座國際空間站,故事的時間線收束在這六位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上共同度過的24小時,空間站在近地軌道的運行規律是每24小時繞地球16圈,這也就意味著每90分鐘宇航員們就經歷了一次環球旅行,24小時中他們看見了16次日升16次日落,書中的16章節對應這“16天”。
《軌道》中的六名宇航員性別、國籍不同,在國際空間站上也有各自的工作任務,每個人背后也有不同的故事,這給小說增加了可閱讀性和故事張力。除了六名宇航員主人公外,《軌道》還有一名隱藏的主人公,那就是地球,小說以獨特的視角呈現了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脆弱和壯麗。作者薩曼莎·哈維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己在創作前曾去觀看國際空間站拍攝的照片,地球的樣子令她驚嘆不已。
《軌道》中文版新書發布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
北京作家協會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李洱坦言,這本書給他一種既陌生又親切的感覺,它討論了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即人和他人的關系、人和世界的關系、人和地球的關系以及地球和宇宙的關系,并把這個主題完全打開了,可以讓讀者在另一種時間維度、空間維度、歷史條件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
作為譯者,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林慶新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的打磨盡量做到極致。他表示《軌道》整本書翻譯下來是一種美學的享受,譯者需要靜下心來慢慢感受,隨時檢索太空相關知識。作者從另一種高度看待地球,對人類社會展開了深入的思考,同時寫法十分獨特,整本書融合了科幻小說、自然小說、普通小說的因素,但無法用某一種題材來定義,書中描寫的場景不斷切換,恰如一首“美麗的散文詩”。(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