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4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報名結束。據統計,本次國考報名人數已突破283萬,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3萬,創歷史新高。
統計數據顯示,2024國考共招聘崗位18948個,招聘總人數39561人,總報名人數2831327人。這意味著,平均競爭報錄比為71.57:1,高于去年同期水平67.40:1。
(資料圖片)
從報名人數來看,今年報名人數最多的仍是稅務系統。澎湃新聞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0月23日,今年報名人數最多的前26個招錄機關都是各地稅務局。
國考報名,“冷熱不均”
今年國考報名依舊沿襲“冷熱不均”現象:熱門崗位“千人挑一”,冷門崗位“無人問津”。據澎湃新聞記者統計,今年競爭最激烈的崗位是“寧夏調查總隊業務處室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競爭比高達3679:1。
具體來看,這些競爭最激烈的崗位并非位于經濟大省如廣東、浙江、江蘇等地,而是在中西部省份如寧夏、內蒙古、西藏。這其實是因為這些崗位并無“基層工作最低年限”等要求,可報考的專業也涵蓋眾多,大部分考生皆可報名。
與之對應的是,截至報名結束,仍有136個崗位無人報考。澎湃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這些崗位涉及海關、鐵路公安等多個系統。
為什么這些崗位這么“冷”?中公教育首席研究與輔導專家王健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指出,無人報考崗位多數為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職位。如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該職位需要長期出差,經常深入鄉村廠礦一線;再比如青藏鐵路公安局格爾木鐵路公安處基層所隊民警這一職位,從招錄條件來看,首先必須是大學生村官,要求30歲以下,還要符合公安部網站補充公告有關要求。
此外,還有一些職位限制條件多、要求細,如某市海事局崗位,要求報考者為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等專業畢業生,要有服務基層項目的工作經歷。該崗位同時還有特殊要求:以航海技術、輪機工程專業報考的,要求通過無限航區三副(三管輪)及以上船員適任考試(成績在有效期內)或持有有效的無限航區三副(三管輪)及以上船員適任證書等。
“一些基層的崗位,招錄要求更接地氣,崗位能力匹配度高,因此遭遇‘零報考’,也很正常。”王健說。
這些專業,國考幾乎無崗位
而對很多考生而言,最大的限制條件,還是來自于專業。
王志成(化名)是廣東某高校的風景園林專業研究生。從去年開始,他就一直潛心備考公務員。10月15日國考報名首日,他準時登入了報名系統,結果一查,發現他在老家根本沒有能報考的崗位。“讀研讀了三年,畢業出來還沒我本科時候能報考得多。感覺這書白讀了。”
王志成不是個例。互聯網上有不少網友表示自己的專業查不到對應崗位,只能競爭不限專業的崗位。
今年國考報名,什么專業報考難度最大?澎湃新聞記者分析了今年放出的全部18948條國考崗位要求,逐一匹配后發現,有兩種類型的報考劣勢:一種是競爭相對較激烈、可報考崗位相對較少的專業大類,包括土木類等;另一種是競爭相對較溫和、但可報考崗位極少的專業大類,包括藝術學理論類、中藥學類等。
相較而言,財政學類、經濟學類、金融學類可報考崗位較多,競爭相對較溫和,有相對報考優勢。
近五年國考:競爭比持續攀升,學歷門檻提高
從近五年的國考報考數據來看,國考的崗位數和招聘總人數每年都在增加,但與之對應的是,報考人數也在上升。平均競爭比從2020年的57.85:1,提升至目前的71.57:1。五年間競爭程度增加了超兩成。
溫州一學院講師張老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疫情后的近兩三年,學生求穩心態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學生向往體制內工作。擔任大二班主任的她介紹,自己班上的28名學生中,大部分都表示將來想考公考編:“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好的工作機會相比大城市要少很多,學生有明顯的考公考編趨向。”
山東大學新聞專業應屆研究生李麗麗(化名)也表示,她所在的宿舍四個人,今年大家都報名了國考。“現在就業壓力太大了,我也不想去互聯網公司瘋狂加班。”
為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只要滿足報名條件的公務員、事業編崗位,李麗麗都申請了。“我們宿舍都是讀新聞的,但大家基本上都突破了原本的擇業預期,有報山區崗位的,有報物業的,還有因為報了公安崗位最近開始練體測的。現在的心態就是只要能要我,干什么都行。”
不僅如此,近五年來,國考的學歷門檻持續提高,其中對大專、本科學歷限制明顯。
澎湃新聞記者發現,2020年至2022年國考,都包含專業要求“僅限大專”的崗位,但自2023年國考后,大專學歷只能報考“大專及以上”“大專或本科”崗位。這意味著,大專學歷應聘者需和更高學歷者一同競爭。而今年大專生可報考崗位僅為56個,較去年減少106個。
不僅如此,“僅限本科”崗位數量也從去年的3529個,降至今年的2879個,崗位減少近兩成。這意味著,本科生和研究生同臺競爭的概率更高了。
不過,也并非所有應屆生都想進入公務員系統。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生張博君(化名)沒有考公的打算,他希望可以留校工作或者去高薪的企業。一方面,他認為自己工科出身,不太適應公務員氛圍;另一方面,公務員的收入對他吸引力不大。
國考招考數據背后,反映的是年輕一代的心態。上百萬“考公考編人”選擇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寄希望于成功上岸。
你也在備戰考公考編的路上嗎?
專業大類可報考崗位數量和競爭比計算方法:
1.對各崗位專業要求進行分詞、去除干擾詞處理;
2.基于本科階段專業大類目錄,對每條崗位提到的所有專業進行逐一匹配;
3.匹配標準:先檢索專業名完全一致的;再檢索只有“類”“專業”等個別詞差異的(如“新聞傳播”和“新聞傳播類”);再匹配有至少50%的文本一致的(如“海洋科學”和“海洋科學技術”)。
4.再計算每個專業大類對應的可報考的崗位數量和平均競爭比(包括專業不限的崗位)。
注:1.各崗位專業要求寫法不一,已盡可能做到近似匹配,但不免仍存在少量誤差,以實際報考情況為準。2.部分崗位要求為具體專業,而非專業大類,為方便統計,皆以專業大類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