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擴散是什么癥狀?
癌癥擴散意味癌癥轉移,惡性腫瘤或癌癥容易發生轉移部位包括肺、肝、骨和腦。轉移部位不同則癥狀不同,具體如下:
1、肺轉移:開始時轉移灶比較小,分布于肺外周,患者早期肺轉移可能沒有任何癥狀,既不咳嗽也沒有胸悶、氣喘。隨腫瘤增大壓迫肺部,導致肺功能受損,可能出現咳嗽、咳喘、氣促等癥狀;
2、肝轉移:肝臟主要有較重要的消化功能,如果肝臟腫瘤生長影響肝臟功能,可表現為肝區不適、消化功能下降、惡心、嘔吐等,查血可以發現肝功能異常;
3、骨轉移:常見癥狀為疼痛,骨轉移疼痛可能與普通疼痛存在區別,表現為疼痛程度較劇烈、持續時間較長,少數表現為發作性疼痛,疼痛時難以緩解。患者可出現局部神經壓迫癥狀,如麻木,脊髓壓迫時可導致脊髓層面以下功能喪失,嚴重時可出現高位截癱;
4、腦轉移:情況復雜,取決于腦轉移腫瘤的生長速度、生長部位、腫瘤大小以及顱內壓,癥狀多種多樣,常見癥狀為頭痛、惡心、嘔吐,有時可影響聽力、視力、語言和運動功能,出現肢體偏癱、活動障礙、失語等癥狀。嚴重的腦轉移、顱內壓較高,可能產生腦疝,導致患者瞳孔固定、對光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嚴重時危及生命。
癌癥擴散如何治療?
癌癥發生擴散,也就意味著癌癥可能屬于晚期、廣泛性的疾病,具體的治療方案,要根據不同器官特異性的腫瘤不同、病理類型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治療策略。目前癌癥治療包括以下一些方法:
1、全身治療:全身治療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的抑制劑,通過單克隆抗體的使用,有部分癌癥病人能夠達到非常有效的緩解,如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可能因為免疫治療,都起到相對比較不錯的效果;
2、驅動基因改變的治療:除此以外還有針對驅動基因改變,而應用的靶向治療,也是針對晚期擴散性的癌癥比較有效的方案,當然根據不同的病理類型,選擇也有所差異,如肺癌病人,針對EGFR驅動基因的變化,可以選擇吉非替尼、阿法替尼、奧希替尼;針對ALK基因的變化,可以選擇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來替尼;針對乳腺癌病人,可以根據HER2基因的擴增或者過表達,給予相應的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總而言之,針對不同驅動基因的變化,選擇藥物完全不同。
當然除了上述藥物外,還有化療、放療也是作為抗腫瘤治療的基石而存在,可以配合免疫或者靶向治療共同來應用,緩解病人癥狀,同時延長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