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是瘧原蟲感染人體所造成的急性原蟲性傳染病,在我國歸為乙類傳染病。能造成人體感染的瘧原蟲,一共有五種,包括惡性瘧原蟲、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和諾氏瘧原蟲,引起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發熱、肝脾大、貧血、血小板減少。
在這些發病過程中,患者來自疫區,瘧疾的疫區主要是指東南亞、非洲、南美洲這些國家。瘧疾感染后,最短的7天發病,發病之后出現典型的發熱,是寒戰、高熱、大汗,熱退然后再有一波新的發熱。
間日瘧的周期是每隔24h發作一次,惡性瘧發作不規則,三日瘧每隔48h發作一次,卵形瘧每隔24h發作一次。諾氏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相似,發作間隔不規則。
惡性、間日、三日、卵形這四種瘧原蟲以按蚊進行傳播,諾氏瘧原蟲是由猴直接感染給人。在治療上瘧原蟲主要是以青蒿素為主的復方制劑進行抗瘧治療,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瘧疾可以非常好地治愈。
瘧疾是哪類傳染病
瘧疾按照國家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是乙類傳染病,能夠對人體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害。瘧疾主要是由蚊蟲叮咬傳播,在叮咬過程當中,瘧原蟲通過叮咬進入到人體的體內。首先瘧原蟲在叮咬以后,大概1-5分鐘內進入人體的肝臟,在肝細胞內進行寄生、分裂、繁殖,到一定程度以后,在肝臟內的瘧原蟲釋放到外周血,寄生進入到了紅細胞。在紅細胞內寄生的瘧原蟲,也是通過分化、發育、繁殖的過程,反復破裂,造成瘧原蟲寄生在新的紅細胞內。
在人體寄生的過程當中,瘧原蟲給人體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損害。除了患者會出現寒戰、高熱的臨床表現以外,還會對患者的器官造成嚴重的影響。比如可以造成肝臟功能不全、急性肝衰竭、紅細胞破裂的過程當中,也會造成堵塞腎小管和腎小球引起的腎臟功能不全或者是衰竭。同時如果患者體質比較弱,還可以造成呼吸困難、呼吸衰竭,或者出現腦型瘧疾,表現為昏睡、昏迷、抽搐、肢體活動障礙、顱內壓增高等不同表現。
總而言之,瘧疾可以給人體造成嚴重的損害。如果是感染瘧疾,需要早期診斷,早期充分全流程治療,可以減少瘧原蟲給人體造成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