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子到法院后多久開庭
法律沒有對開庭時間做出明確規定,但規定了公訴案件的普通程序審理期限為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 對于自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六個月以內宣判;對于簡易程序應當在二十日內,最多延長至一個半月;對于速裁程序的,應在十日內,最長延遲到十五日。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
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二、檢察院將案件移交法院后怎樣處理
檢察院將案件移交法院后,則意味著審查起訴程序已經結束,根據法律規定,應當由法院進行審判,在進行到司法判決后就可以結案。需要注意的是,檢察院在將案件移交到法院之前,是需要根據犯罪事實和犯罪證據進行審查起訴的,如果發現證據不足的還需要退回公安機關進行補充偵查。
三、法院可以判無罪嗎
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對公訴案件進行審判的時候,如果證據不足或者犯罪現實不清等情形的,可以判處犯罪嫌疑人無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條 在被告人最后陳述后,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第二百零一條 對于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采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二)被告人違背意愿認罪認罰的;
(三)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
(四)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
關鍵詞: 案子到法院后 檢察院將案件移交法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