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交易是什么意思?
自中金所推出滬深300指數已經快6年了期權模擬交易,但是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期權還是一種陌生的金融衍生品。事實上,在成熟的外資市場中,期權市場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交易十分活躍。但眾所周知,我國目前只有股指期權,沒有個股期權。其實我國也推出了類似期權的產品,叫做權證交易。
權證交易其實就是買或賣的權利不同。權證股票可分為認購權證和看跌權證,也稱為看漲權證和看跌權證。認購權證持有人在特定時間或到期日向發行人購買標的證券,并認購權證有權賣出標的證券。認沽權證,價值會隨有關資產價格的下降而下降;認購權證,價值則會隨著相關資產價格的增加而增加。
權證的交易與股票類似。投資者可通過網上交易平臺、電話委托或電腦終端等證券公司提供的申報渠道,在輸入賬戶、價格、數量、買賣方向和權證代碼等信息之后就可以交易權證,在交易權證之前,投資者需要向可以代理的銷售部門申請買賣權證打開權證權限。
權證交易有什么特征?
權證交易權證具有以下特點:
1.權證交易與股票不同,它執行的是T0的交易方法,即當天買入的權證可以在當天賣出同一天。
2、單次申報數量不超過100萬件,權證進貨申報數量為100的整數倍。同時申報的最小變化單位價格為0.001元。
3.權證漲跌幅受價格限制,而不是百分比限制,即權證上漲價格=權證前一天收盤價格+(標的證券當日漲幅價格-標的證券上一交易日收盤價)×125%×行使比率;權證下跌價格=權證上一交易日收盤價價格-(標的證券收盤價前一天——標的當日證券的跌幅價格)×125%×行使比率。
持有人有權決定是否履行合同,獲得的是權利而不是責任。相比之下,發行人就只有被履行的義務。不過,為了獲得這種權利,投資者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權證和遠期期貨的區別在于前者得到的不是責任,而是權利,后者需要對執行負責在雙方簽訂的買賣合同中,即相關資產必須在指定的價格中注明,在指定的未來時間,交易。
進行權證交易時,投資者必須了解開戶的證券公司是否有資格從事相關業務,權證交易或其交易資格可能受到部分或全部限制,并作出相應安排。不過,國內庫存交易中沒有權證交易。權證是幫助證券公司盈利的工具。它沒有內在價值,對投資者沒有交易價值,具有高度投機性。因此,在南航權證退出后,中國市場結束了權證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