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凈值高好還是低好?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確定的,對于理財產品的凈值是高好還是低好,沒有固定的說法。當購買理財產品時,凈值水平與收益關系也不大,凈值低只意味著購買時成本較低,高凈值也只意味購買成本高。產品的收益主要看投資者賣出和買入產品時凈值的差值,與購買份額。例如某理財產品甲每份凈值1元,另一產品乙凈值2元。各購買1000元,甲1000份,乙500份。一段時間后,甲凈值為1.5元,乙凈值2.2元。假設不計算手續費,甲收益1000*(1.5-1)=500元,乙收益500*(2.2-2)=100元。由此可知,并不是凈值越高越好。
銀行理財產品凈值一般是不保本不保息,也不承諾預期收益率,無論盈虧都由投資者自行承擔,所以大家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也要注意其風險性。
凈值型理財會不會虧本?
可能會。凈值型理財產不保本保息,有虧損本金的可能。一般來說凈值型理財會出現虧本的情況,但是不會全部虧完,其收益跟凈值的走勢有關,當凈值走勢上漲,高于買入時的凈值,就會獲利;反之如果凈值出現下跌甚至低于投資者買入的凈值時,就會虧損,一直下跌可能還會被清算。
在實際投資生活中,凈值不可能一定是持續上漲的,也會有波動,出現下跌的情況,而購買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是否獲利主要跟凈值有關,所以購買凈值型理財產品可能會有虧本的情況發生。